“昨天休息的怎么样?对这里还满意吗?”一见面,这位cern主管便热情的问道。
“挺好的!不过我更期待接下来的工作能让人满意。”宁为答道。
“哈哈,相信我,一定会的。不如我们这就出发吧。”
艾德温·乔治起码有一点很诚实,酒店距离cern总部的确很近,在酒店门口上车,不到五分钟就进入了cern总部的大门。
实际上昨天早上宁为带着江同学闲逛时已经很接近过这里,只是没有走进来而已。
下了车,艾德温·乔治并没有直接带着宁为去这次开展试验的主要地点二号楼,而是先带着宁为来到了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一号楼。
这栋有着数十年历史的研究中心大楼早已经停止了科研的功能,被改造成了一座见证cern历史的博物馆,供前来的游客参观。一般人是需要买票的,但对于宁为这样的大客户,显然可以越过这些繁琐的步骤直接被艾德温·乔治带进了大楼。
用这位主管的话说,之前联系好负责这次试验的学者跟工作人员还有一个会议,他们正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了解cern的历史。
宁为依然是客随主便的态度。
毕竟这次收集各项数据需要的时间很长,到也不在乎这么点时间。而且不管宁为对cern的观感如何,这家科研机构的确是值得尊重的。
许多人知道这里是因为世界上最大的强子对撞机,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现代人赖以生存的互联网同样诞生在这里,那还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事情。
1983年cern数据处理部建立了数据通讯组,并给这个小组提出了一个任务,授权统一整个cern的网络事务,建立起一个覆盖整个cern基础网络设施的框架。
经过五年时间漫长的摸索,数据通讯组最终决定利用tci协议开始组网,并与次年cern首次开通其与外部网络的连接。也正是这一年世界上第一个网站,第一个浏览器,第一台互联网服务器都在这里诞生,大大加快了科学家们交流的效率。
当然那个时代的科学家们大概也没想到这个本意是为了方便大家进行学术交流的技术直接引领了世界第三次工业革命。几乎现在所有在世界能排得上号的科技企业,都能跟互联网技术沾上边。
为了表现出对这块科研圣地的认可,宁为还专门拉着艾德温·乔治跟柳唯,一起在楼内互联网诞生地纪念牌匾前合了一张影。
除了站在最右边的柳唯依然是面无表情外,宁为跟艾德温·乔治笑得都很开心,这大概能说明这次合作对于双方来说的确属于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