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文学层面就算是世界名著不喜欢也能喷上两句,只要不喜欢你算老几?
所以对于诺贝尔奖谁能上,谁不配,一万个人真可以有一万个意见。世界任何一个作家都能拿出争论一番,自己喜欢的作家没入选,那必然是有黑幕的。而黑幕这种东西,也最能让大家兴致勃勃的讨论。
但今年不太一样的点就在于,华夏互联网上开始热炒宁为是否能拿奖这个话题,实现零的突破。
虽然说历史上杨、李两位真正的大师级人物凭借宇称不守恒的发现,双双拿到过诺贝尔奖,但两位大师拿奖时毕竟都已经加入了美籍,只能算华夏裔。
宁为就不一样了,不但没有改过国籍甚至连留学经历都没有,是极为纯粹的华夏本土培养出的科学家,而且他虽然研究物理学成就不长,但其成果早已经被宣传为二十一世纪物理学界最伟大的进步。
新闻里甚至没有用“之一”来限制……
这就真的很适合炒作了……
第485章 关于诺奖引发的争论
对于媒体来说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
全世界都知道宁为主导创立的三月奖是目前全球领域诺贝尔奖最大的竞争对手,两个奖项不但奖金差不多,三月奖的奖项更是涵盖了诺贝尔奖除了文学奖跟和平奖外其他所有奖项。
三月奖开始运作这些年来,两个奖项一直在多个领域暗暗较着劲。甚至在三月奖成立之初,宁为曾经直接开炮诺贝尔奖已经延续百年的评选流程不够透明,远不如三月奖打分制的评选模式公开透明。
在当时这种科学奖的嘴炮其实并不受媒体的偏爱。
那个时候宁为的身份还是一位数学大家,而众所周知的是,诺贝尔奖中恰好是没有数学奖的,所以不管宁为如何把诺贝尔奖当靶子,也没谁会想到未来有一天出现某个戏剧性场景……
但谁能想到在学科日益细分化的今天,宁为在不到三十岁的年纪,既然在物理学上取得了世界物理学界公认的巨大成就,成功的获得了问鼎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资格……
这就很有意思了。
一个跟诺贝尔奖打擂台的三月科学奖创立者,成了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呼声最高的候选人,这种话题如果不被敏锐的媒体抓住热炒一番,那是瞧不起广大的媒体从业者对于热点事件的把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