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页

不管是ib的人工智能,还是三月口中的大型太空移动作业平台,都有太多值得书写的东西。现在唯一遗憾的大概是,ib还没有通知什么时候对外展示watson智能系统,但根据经验肯定不会拖太久,毕竟ib现在凭借这条消息股价逆势疯涨,如果近期拿不出足够有说服力的成果来,肯定维持不了这个态势。

所以什么时候对外公布watson智能系统的具体突破点甚至已经不是ib自己的事情,会成为ib所有股东的集体意志。现在唯一的问题大概就是watson智能化水平到什么程度了?

有希望超越三月吗?!

……

约翰·布莱克坐在电脑前,正用鼠标逗弄着三维屏幕中活龙活现的小宝宝。今年三十七岁的约翰·布莱克是在他二十七岁那年加入ib的,到今天已经十年了。

那个时候ib的watson智能系统本来陷入了一个怪圈。

这套人工智能系统最早的商业化应用本来是为了治疗癌症。从2011年开始watson便接入了全球顶级癌症治疗中心sk进行训练,数据库中有超过400多种医学专业期刊,数百本医学书籍以及收录了1900多万篇医学论文跟相关研究数据,在结合nn治疗指南直接为肿瘤医生提供治疗方案。

当三月横空出世之后,watson智能系统处境很尴尬。为了这个项目ib投入了数百亿,但是效果只能说见仁见智。最初科学家的想法是能让这套系统能够比医生更高效的给出治疗方案,但实际上依然只能作为辅助性手段。

之后却在三月智能平台带来的压力下,各家高科技公司都开始针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发力,watson便也成为了ib主攻的方向之一。

十年前约翰·布莱克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加入到watson系统的研究中的。

如果把时间在往前推几年,约翰·布莱克还在伯克利分校就读人工智能方向研究生的时候,他其实还跟宁为有过交集,在stoc大会前。

甚至现在约翰·布莱克还记得那年暑假,他正跟许多小伙伴们在夏威夷度假时突然接到了导师的电话,让他立刻赶回学校,否则可能延期毕业时那种懊恼的情绪。

等他放弃了休假,回到学校,教授直接丢给了他一份整整206页的论文,并告诉他这篇论文值得他放弃当年所有的休假时,他的内心是崩溃的。

但真正的崩溃还是从研究论文开始。

那一年他甚至参与了给宁为取一个英文名这种无聊的事情,大家还在群里商量着等到会议那天,要给宁为来个见面礼,最好是套上麻袋,然后用棒球棍热情的招待这位来自华夏的本科生。

当然,这件事情终究只是嘴上说说,并没有人真的去实操,而且宁为在那次会议上也谦虚了许多,终于没在强调自己是本科生,而是告诉大家他已经开始读博士了,多少让他的心情好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