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就是发论文了,这次可就不局限于国内期刊,你可以试试《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或者《柳叶刀》了。”乔主任感慨地说道,他从事学术工作这么久,都没混上一篇这个级别的论文,这里面固然有中医学限制的原因,可他还是觉得遗憾。
“这样会不会造成泄密?被别的医药公司捡便宜抢先注册专利?”吕受益今天也来看热闹了,他不解地问道。
“不会,药物开发不是那么简单的,要是这样的话,谁还敢发论文啊。”沈隆笑道,“更何况不是照着论文就能复制成功的,原材料还在我们的掌控中,这种药草对环境的要求非常苛刻,就像青蒿素一样,如果移植到外国,里面蕴含的有效成分会大大降低,没办法进行正常的生产,而且我已经着手开始专利注册了。”
听到这些吕受益马上就放心了,他想了想又问道,“那中成药和化学药物,这两种药的药效有没有区别?”身为病人最关心的还是药效。
“没有太大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化学药物更方便服用,药片直接吞就行了,不用用开水冲泡,携带也方便些。”沈隆给他解释,“我开发这种药物主要是为了迎合fda审查需求,打入海外市场,如果光是国内的病人,完全用不着这么麻烦。”
“对,凭什么光让那些外国制药企业来咱们中国赚钱?咱们这回也要走出去赚他们的钱!”乔主任听到这话不由得激动起来。
通过fda审查非常困难,这不仅需要大量资金,还需要熟悉fda运行规则,在美国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沈隆在《教父》世界里早就熟悉了美国权势阶层的运行规则,到时候大把大把钱撒下去,通过的希望还是比较大的。
至于主要的阻碍者诺瓦公司,也不用担心,他们现在正被沈隆之前爆出来的黑料折腾地焦头烂额,最近多个国家都对他们展开了调查,如果这还不够,沈隆这边还有第二批、第三批黑料,绝对够他们喝一壶的。
罗恩那些人也可以利用起来,美国的病人那么多,让他们站出来抗议也可以推动审核加快。
“小程啊,咱们也不能放松警惕,可不要重蹈青蒿素的覆辙。”乔主任提醒道。
第0451章 青蒿素的尴尬
青蒿素毫无疑问是中国人的骄傲,屠呦呦也凭此获得了拉斯克奖、诺贝尔奖,证明了中国人在医药领域也能做出一番成就,然而在应用上,青蒿素的局面却非常尴尬。
中国发展时间太短,刚开始的时候对国际商业规则不太了解,再加上国际制药巨头构筑的超高门槛,导致国产青蒿素类药物想要进入国际市场非常困难,而在1994年,诺瓦公司乘机以低价从青蒿素的原始专利持有人中国医药科学院购买了青蒿素类复方药物的国际销售权,经过五年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家推出固定剂量青蒿素类复方或联合用药的制药公司。
而在不久之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采用复方青蒿素作为首推抗疟药物。不幸的是,没有一家中国制药公司符合g(世界卫生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于是,诺华成为当时唯一合格的供应商,并且取得了复方青蒿素衍生专利。
此后,法国赛诺菲也获得了部分相关专利,推出自己的青蒿素药物,这就导致了国际青蒿素市场被诺瓦、赛诺菲还有印度仿制药垄断,国外医药巨头占据了国际青蒿素药品市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份额,而中国的青蒿素药物仅仅只占有不到百分之十的份额。
这和中国青蒿素发明国以及绝对原料主生产国的地位是不匹配的,中国沦为青蒿素原料生产商,只能在国际制药巨头的压榨下赚取微薄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