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锦衣卫和东厂搜集到的资料,沈隆提拔了几个办事能力不错、操守还算可以的官员进京任职,和寿张知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下他们总算是知道陛下喜欢什么样的官员了,要是对自己的前程有点想法的,恐怕就会认真考虑自己该怎么当官了吧?
“尔等也不要懈怠,根据钦天监的奏折,今后几年时间,山东一地估计会多灾多难,诸位理当及时兴修水利、根据徐阁老的指点种植良种,如此才能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小冰河期间,山东也是灾难频发,所以沈隆才没有坐船直接从大运河南下,而是一个地方一个地方走过来,为得就是检查附近州县的情况。
看样子这些官员都被寿张知县的结果给吓坏了,倒也没人站出来说些什么诸如陛下需要修德,然后上天自然不会降下灾难的话;要真遇到这种脑残的话,沈隆就打算好好查一查他的德行够不够了?然后让他去祈雨,求不下来雨就晒死好了。
“陛下爱惜百姓,实乃我大明百姓之福,小王深受感召,愿献出家中积蓄的粮食,给朝廷赈济灾民。”鲁王朱寿鋐似乎觉察到了点什么,连忙表态;他脑子还算清楚,知道不能直接用鲁王府的名字把粮食发给百姓,而是得先上缴朝廷,再由朝廷来赈济灾民。
要不然可就有人问了,你朱寿鋐收买民心到底想做什么啊?是不是有什么不轨的想法?那他可就完了。
“鲁王实乃天下宗亲之表率!”沈隆微微点头表示赞赏,他这次下江南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收拾大明宗室,大明自开国至今已经两百余年,宗室繁衍了十多代,宗室数量已经从最早的五十八人增加到十多万人。
这些人现在已经成了大明财政的巨大负担,据隆庆五年礼部报告,当时除宗女仪宾外,仅亲王郡王和各级将军中尉,岁支禄米共870万石有奇,约占全国各地存留粮总数的80。
尽管大明的文官想出了郡王、将军七分折钞,中尉六分折钞,郡县主、郡县乡君及仪宾八分折钞的办法以缩减开支,但还是顶不住啊;再遇到福王之类贪婪无度的王爷,那问题就更加严重了,已经到不得不解决的地步了。
鲁王陪着笑脸,能得到沈隆的赞赏他很开心,他还不知道,因为自己的举动,鲁王一系避过了巨大的灾难。
第1578章 太祖显灵了
离开兖州之后,沈隆继续南下,一边视察当地的情况,一边整肃当地的吏治,教导他们善待百姓,做好抗击灾害的准备。
然后终于抵达了金陵城,在这里南京六部早就做好了祭拜明太祖的准备,歇息数日后,沈隆按照钦天监选定的良辰吉日来到孝陵祭拜。
孝陵位于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承唐宋帝陵“依山为陵”旧制,又创方坟为圜丘新制,其规模宏大,建筑雄伟,时围墙内享殿巍峨,楼阁壮丽,亭阁相接,享殿中烟雾缭绕,松涛林海,养长生鹿千头;鹿鸣其间,气势非凡,将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完美高度,让人叹为观止。
有明一代,孝陵一直是祖宗根本之地,备受尊崇,每岁有固定三大祭、五小祭,凡遇国之大事,均需遣勋戚大臣祭告;不过自从朱棣迁都之后,这似乎还是第一次皇帝亲自前来拜谒孝陵,所以大典格外隆重。
祭祀大典开始之时,腾骧四卫、京营以及镇守孝陵的守陵军穿着鲜亮的铠甲,将皇陵严密地保护起来,跟随沈隆一起南下的官员,金陵的官员、勋贵纷纷按照礼制站好位置,跟随沈隆一起进入皇陵。
京城太常寺、金陵太常寺的礼乐官们奏响了庄严肃穆的音乐,沈隆捧着传国玉玺来到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前,这块碑刻着明太祖朱元璋一生的功绩,朱元璋生于凤阳,为句容大族,为民请愿,发迹定远;定都金陵,年号洪武;废除旧制,选贤唯能;分封诸侯平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