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沈隆又说话了,“怎么,没有人愿意出更高的价格了么?”

“冯桑,这个价格已经是我们的底线了,我们的花销可不止这些啊,还要花大价钱给电视剧配上日语字幕,光这一项每集就得一万美元,还要请声优来配音,再加上宣传推广,我们的总成本已经超过了一千万美元!这对我们来说实在是太多了。”他们开始叫苦了。

“这个问题好解决,字幕我帮你们配上好了。”沈隆用日语回答,“我的日语水平还是很不错的,而且价格肯定比你们那边的低!要不你们先看看我做出来的结果?”沈隆连这点钱都不愿意放过,马上又给他们播放了一集带有日文字幕的剧集。

字幕的质量让他们无话可说,于是播放结束之后,他们又开始竞价了,一直把价格抬到九百八十万美元才停下,领导立刻拍板敲定了合同,就这一项台里就回收了五千多万的资金,都快接近总投资的一半儿了。

沈隆马上带人做好了日文字幕,让白泽帮忙审核修改后交给了日方,然后《三国演义》就正式在中国和日本开始播放了。

先前袁阔成大师的《三国演义》评书已经吊足了观众们的胃口,再加上剧组时不时爆出来的新闻,让观众们对这部剧充满了期待,所以等第一集开始播放的时候,他们纷纷打开电视,满怀期待地等待着电视剧的开始。

第一集,沈隆就给了观众一个大震撼,刘关张三兄弟结义后带领军队讨伐黄巾军的战争场面让人们看的血脉贲张、激动不已,他们原本以为《封神榜》里的战争戏已经够好的了,谁知道这部更加出色。

接着十常侍乱政,董卓进入京师,吕布闪亮登场,手持方天画戟连斩数员敌将,精彩的马上打斗让观众目不暇接。

场面刺激,而易老师在电视剧之后的解说让大家更容易理解剧情,于是追剧的人越来越多,形成了热播的趋势。

《三国演义》的热播可不仅仅局限于国内,在日本同样也掀起了观剧狂潮,大场面的战争、精彩的武将对决,还有考究的文戏都让他们痴迷不已,几乎整个日本都沉浸在《三国演义》的震撼之中。

第2048章 拍都市剧吧

日本人为什么这么喜欢《三国演义》呢?这就要从历史上说起了,日本的历史受中原影响深远,在罗贯中还没有写出《三国演义》之前,三国的故事就在日本传颂。

大约14世纪后期完成的军记物语《太平记》里已经可以见到许多三国的故事,其中卷二十的插话讲述诸葛亮出山与诸葛亮之死,诸如“三顾草庵”、“死诸葛走生仲达”之类的重要元素都已具备。

1689年,也就是在康熙年间,日本天龙寺僧人义彻和月堂两兄弟以“湖南文山”为笔名将《三国演义》翻译成日文在日本流传;这个天龙寺可不是段誉出家的那个,是京都的一家寺院,在京都的地位很高,位居京都寺院五山之首。

湖南文山在翻译《三国演义》的时候作了很大的改动,比如把原著的120回改为了50回,还有把每回后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等内容删除了;《三国演义》里还含有古代说书的特点,湖南文山的这种改动一大好处就是经过合并后,每个故事的情节完整,更符合和贴近小说的形式;也因此受到日本人的热爱,掀起一股“三国热”。

究其原因,可能是《三国演义》中所颂扬的忠义之道和日本人所信奉的道德观念颇有相似之处吧;以至于在日后很长一段时间,有些日本人学习汉语就是以《三国演义》为课本,开启了日本经久不衰的“三国热”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