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核聚变发电的成本是很低的,还能带动全国电价的大幅度下滑,这样的话,那些炼钢厂啊、化工厂啊等单位的成本也可以大幅度下降,甚至直接用电能来完成一些很容易产生污染物的工作,如此,空气污染还能进一步下降。

沈隆研究了一番吕院士给出的方案和构造图,对他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解答完毕沈隆并没有马上就回复,而且琢磨起来。

现在核聚变虽然已经实现,但是要完成产业的升级换代,还有几个重要关卡要克服啊,比如常温超导的问题,比如快充大容量电池的问题等等。

索性一起给你们好了,这些科技沈隆在任务世界里也遇到过,史塔克工业日后可是改成了核聚变能源企业,在公司的数据库里,有多种类似的技术,沈隆早就让白泽复制了一份。

把这些资料找出来,沈隆认真研究一番,挑选了两种最合适的技术,然后用自己的想法进行了改进,这才给吕院士发过去,“嗯,你们的研究进度还行,所以再送你们一点儿资料吧!你们拿去看看有用没!”

然后按下了发送键,很快,吕院士的电脑就响起了邮件抵达的声音,他第一时间赶到电脑前,打开了邮件认真浏览起来,“……哦,这个问题原来是这样解决的啊?这种想法也太精妙了,我当初怎么没想到呢?”

看完回答问题的邮件,吕院士觉得自己收获颇丰,如果能够根据他的意见调整方案,那么第三次实验肯定会取得更大的突破。

咦,怎么后面还有这么多内容?吕院士继续划动鼠标,看起了下面的内容,这一看就惊呆了,常温超导材料?大容量快充电池?这可是好东西啊!

第2752章 另外的成果

超导是指导体在某一温度下,电阻为零的状态,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h·卡茂林·昂内斯发现汞在温度降至42k附近时突然进入一种新状态,其电阻小到实际上测不出来,他把汞的这一新状态称为超导态,以后又发现许多其他金属也具有超导电性。

1933年,荷兰的迈斯纳和奥森菲尔德共同发现了超导体的另一个极为重要的性质,当金属处在超导状态时,超导体内的磁感应强度为零,却把原来存在于体内的磁场排挤出去;对单晶锡球进行实验发现:锡球过渡到超导态时,锡球周围的磁场突然发生变化,磁力线似乎一下子被排斥到超导体之外去了,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迈斯纳效应”。

后来人们还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浅平的锡盘中,放入一个体积很小但磁性很强的永久磁体,然后把温度降低,使锡盘出现超导性,这时可以看到,小磁铁竟然离开锡盘表面,慢慢地飘起,悬浮不动。

超导材料和超导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超导现象中的迈斯纳效应使人们可以用此原理制造超导列车和超导船,由于这些交通工具将在悬浮无摩擦状态下运行,这将大大提高它们的速度和安静性,并有效减少机械磨损。

利用超导悬浮可制造无磨损轴承,将轴承转速提高到每分钟10万转以上,超导材料的零电阻特性可以用来输电和制造大型磁体,超高压输电会有很大的损耗,而利用超导体则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损耗。

但由于临界温度较高的超导体还未进入实用阶段,从而限制了各项技术的应用,如果这封邮件里说的是真的,那就意味着人类科技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工厂里,人们可以用转速十万以上的工具加工零件,还不容担心轴承磨损的问题;在室外,人们可以乘坐超导列车,速度甚至可以超过飞机;在城市里,人们可以驾驶悬浮汽车,再也不用担心堵车了,甚至可以把车停在阳台外,这样停车难的问题也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