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页

等人走后,周嘉荣叫来刘青,悄声吩咐道:“派人暗中盯着蜀王和孙家。”

孙家乃是蜀王的外家,其舅舅乃是光禄寺卿,地位虽不及护国公这样有威望,也不像毛青云那样掌握着大齐的钱袋子,但也是正三品的大员,掌宫殿门户、帐幕器物、百官朝会膳食等,是兴德帝身边的近臣。

刘青忙应下,又问:“殿下,可是蜀王身上有什么疑点?”

周嘉荣将先前那番对话简单说了一下:“目前倒是没有,他今天向我表了忠心,还说要支持我,我听了总觉得不大对,防人之心不可无,先盯着他,看看他们有没有什么举动。”

刘青点头,沉默少许问道:“其实蜀王殿下说的也有道理,陛下今日如此大张旗鼓地赏赐褒奖武亲王,而且武亲王手里有了兵权,他日定然是殿下的劲敌。”

周嘉荣心里也很清楚,比起他跟老大,父皇定然更喜欢老大,也更愿意立老大。尤其是这才武亲王大败匈奴,立下了赫赫战功,给父皇长了脸,父皇更青睐武亲王了。

他自然是不甘心的,父皇给了他十七年的希望,将他架在火上烤了十七年,他已经没有退路了,才跟他说不选他,那他怎么办?朝夕相处,一同长大,平日里对他笑语相向的周建业都想置他于死地,又何况没多少兄弟感情的武亲王呢?

他不想死,也不想跟着他的人死,那就只能去争,去抢!

他忘不了周建业被带去皇陵那晚的情况,一个普普通通的侍卫都敢欺负姜氏母子,换成他们母子,情况恐怕不会比姜氏好到哪儿去。所以就是为了身边人,他也必须争,不能放弃!

“到时候再说吧,大哥勇猛征战,杀敌无数,是个铮铮铁汉,若是有朝一日输给他,那也是我技不如人,我甘拜下风。”周嘉荣从容地说。

这是他的真心话,他也佩服大哥的勇猛、身先士卒。几个兄弟中,输给谁他都不服,唯独若是输给了这个保家卫国的大哥,他心里没有怨言和不平。

他刚才没骗蜀王,在他心目中,武亲王是个大英雄。若是父皇从小就将他当一个闲散王爷来培养,那他今天不会跟武亲王争。

刘青明白他的意思,无声地叹了口气。他家殿下为人善良有勇有谋,坦荡荡,有一颗赤子之心,是个顶天立地的好男儿。他由衷地说:“在小人心里,殿下就是最好的。”

周嘉荣闻言笑了,轻轻拍了拍他的肩:“知道了,我从不怀疑你的忠心。去吧,派人盯着老六。我真不希望这个弟弟也是不安分的啊。”

说到最后,他有些惆怅。父皇如此重视武亲王,他们只怕注定要为敌了,老二就不说了,这是心眼最多最坏的,老四也是个不安分的,若老六再不当人,他就没有兄弟了。几个兄弟从小一块儿长大,没想到最终却落得这么一个结局,真是让人唏嘘。

刘青用力点头,听话地退了下去。

周嘉荣坐在书房里,沉默了一会儿,掏出纪天明送来的信,再次翻阅起来。

因为朝廷从江南征了不少粮食去西北,腊月,江南粮价数次涨价,大米由七文钱一斤长到了十几文一斤,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翻了一倍。纪天明很精明,自从听说了战事便嗅到了商机,花了大笔银子收购粮食,囤到年前转卖出去,就这一倒手便赚了好几万两银子。

粮价上涨,最受伤的便是穷苦老百姓。好在大哥这次大败就匈奴,眼看就要过年了,过完年,战事便止了,那江南的粮价应该能够降下来,哪怕不降也不至于再大幅度上涨,只要度过青黄不接的春天,到了夏日便好了。

——

除夕前一夜,注定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不过兴德帝显然很高兴,晚上去了皇后宫里,直夸皇后眼光好:“多亏那日皇后向朕推荐了武亲王,这孩子没让朕失望,这一场仗打得漂亮啊,护我大齐,扬我国威,有子如此,夫复何求!”

皇后知道他心里高兴,让人送来了酒菜,笑盈盈地执起酒壶,给他倒酒:“陛下少喝一些暖暖身子。正所谓虎父无犬子,有陛下这样英明神武的父亲,武亲王岂是凡夫俗子!以后有了武亲王,西北无虞了。”

兴德帝被皇后哄得很开心,握住她的手道:“皇后坐下,陪朕喝几杯吧,这个大喜的日子,也只有你陪着朕了。”

皇后依言坐下,陪着兴德帝喝酒。

兴德帝开始回忆武亲王小时候的事,作为他的第一个儿子,哪怕武亲王生母寒微,在前几年,武亲王也颇受宠,直到宫里的孩子一个一个的冒出来,渐渐分散了他的宠爱和注意力。

什么多了都不值钱,儿子也一样。兴德帝说着说着发现,自己就只能说出几件武亲王刚出生那段时间的小事,旁的都记不住了,有些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