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玉。”别说女生,男同学也对这些玉纪念品挺有兴趣的。
酒坊镇是一个以玉为生的小镇,存在年限未知,最早有文字记录是在唐朝。
村民们很早开始靠放牧和挖玉石挣钱,古时村民用牦牛角和红柳棒去昆仑山敲玉,而现代很多大的玉矿已经被资本家占据。
镇上居民除去在他们手下采玉工作,或者买一些玉料雕刻成工艺品,有时还能在昆仑山的泉水中摸到不同颜色的石头,即昆仑玉。
小镇上的所有玉料都是昆仑玉,又叫青海玉。
昆仑玉颜色多为白底或浅灰底加绿色斑纹,玉质较细腻,呈半透明状,与翡翠近似,有不乏法商人把它加工冒充上等翡翠或新疆和田玉。
青海玉透明度偏高,色均匀,凝重质感不足,做薄后轻飘,储量大、产量多,物以稀为贵,市场价值比不上新疆和田玉,当然,上等青海玉诸如白玉、翠青玉、青玉,价格还是不低的,京都奥运会的金、银牌的原料正是青海玉。
“为什么叫酒坊镇,不叫玉镇?”
郑伟的本地朋友已出来迎接:“因为镇上的居民都爱喝酒,我们的酒都是自己酿的,米酒、果酒、青稞酒,样样都有,欢迎你们品尝。”
虽这位朋友不是藏民,是汉族人,但作为正在开发旅游观光之地的镇上居民,也是把格尔木各个名族的文化汇集在一起。
郑伟笑呵呵答应。
大人们都有自己的一套客套交际法,同学们不在意这些,把注意力放到两边的玉店和玉摊上,目光尽是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