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布喜娅创业一

大军这一路西征,其实很辛苦的。行军时没办法,只能住帐篷。一旦安定下来还是要防止冻伤减员的。这里的冬季很冷。

这种临时就可以快速组装的木屋,现在活得了广泛的应用。因为实在是太方便了。而且住着也舒服。木构件用石灰水和化学药水浸泡过。既防止生虫子,也防火。很难点燃。安全性大为提高。

最重要的是,木屋保温性能是砖石的四倍。冬季特别暖和,夏季也凉爽。

现代我们不住木屋,主要是木材比水泥贵多了。现在一套实木家具,动不动就要上万元。要是用实木做房子那还了得。普通人根本消费不起。

北美那边是因为国情特殊,人家木材便宜。

现在,海参崴那边,最大的生意就是制造木构件的工厂。足足有上百家工坊专门干这个。最大的一家是杨家的,雇佣了七千多人。

这些木工,大部分是本地的野人。他们被抓到后,强制带到城市里,学习汉语和劳动技能。逐渐变成了工人。

这种强制归化,当然有很多问题。比如总有怒傲不逊的,总有犯罪的。不过总体上,经过胡萝卜和大棒政策的夹攻下,他们还是适应了新式的生活方式。

一旦他们享受到了现代物质文明的便利,就再也不愿意回去当野人了。

布喜娅结束了杨家的女仆工作后,去了学校读书,一年速成班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然后,她利用小娘皮和林月如她们临走时赏赐的财物,自己注册了一家木构件儿工坊。

她把自家亲戚和本部落的人都拉了进来。

她和他爹爹亲自去山里找到了部落。

部落还是老样子,大冬天的在竖井里苦熬着呢。一个个连冻带饿的,都半死不活的。冬天就是这样,能熬过去就再活一年。没熬过去,就完蛋了。

他们赶着马拉爬犁,带去了几百斤米。还有冷冻的鲸鱼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