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西域以西(今天一更)

耕耘贞观 倚夜听雨 2991 字 9个月前

把现在萨珊波斯所在的地方作为将来分封之用,从而为将来缓解大唐人口极限的区域。

大家都畅所欲言,都说说对这件事的看法!”

岑文本听到这话瞪大了眼睛,这就是国家最上层的议政吗?动不动就实行什么分封?

分封制是什么,岑文本自然是清楚,但缓解大唐人口极限,为什么这几个字自己拆开来都看得懂,但合起来自己就完全看不懂了。

岑文本的心中充满了吐槽,向四周看了看,在场几位大臣除了李世绩都理所当然的样子。

显然这就是大唐朝廷的最顶尖秘密,自己也就因魏国公生病,顶替了这位置,才有幸进来的啊,还是少说少错,看看其他的人怎么说比较的好。

房玄龄默默看了一眼岑文本,出列详细道,“当初魏王所说,全国全部都种植上小麦,大唐最多能容纳的人口也就一千两百万户左右,在这之后便由盛转衰,必然发生动乱。

所以在人口到达一定程度时,通过分封制度来化解过多的人口。

但如今我们大唐在几年前测算过也就三百五十万户,如今不过过了三年,就算多算点,想来也就三百七十万户左右,现在思量分封是不是太早了!”

房玄龄很清楚,魏王虽然提出分封,但李泰并不是一个乱来的人,相反很喜欢稳扎稳打。

正常来说,要实行分封那必然是大唐人口到达六百万户左右时去推动这件事情最好。

反正贞观一朝想要执行这个计划太不现实了,甚至就算下一朝是李泰接班,但想推行分封制,房玄龄觉得都有些遥远。

毕竟人口这个东西,想要恢复,那就真只有靠人去生。

而人最大的培养成本实际上是时间,哪怕按照现在大唐的恢复速度,少说也要五十年的时间才能让大唐的人口恢复到六百万户吧!

所以,房玄龄觉得,这分封计划至少短时间内不具备可执行性,不是自己不乐意,而是大唐的人口真支撑不了这计划。

“不过西域以西,既然能诞生大食,波斯之类的国家民族,那他们的土地必然肥沃。

如果只建立丝绸之路,探查一下波斯大食之类的国家,那臣并不反对!”房玄龄严肃道。

李世民听到房玄龄的话了解的点点头,房玄龄并不反对用建立丝绸之路的方式去了解西域以西的国家,但至少在这时候,房玄龄并不支持进行分封。

“药师,你有什么想法?”李世民知道了房玄龄的意见,目光向着李靖看了过去。

说实话,一般上来说,已经退休的李靖是不会参加这等会议的。

但实际上李世绩跟岑文本一样,都不了解大唐最上层的分封计划。

当初李世民支持分封,群臣劝降反对,岑文本与李世绩倒是有所耳闻,但并不知道,李世民并不是放弃了分封,而是李泰用数学数据的方式,直接论证了大唐想要三百年以上的国运,那就必须要分封,而且要分封得远一点。

所以李世民不再跟朝臣们继续争论着分封问题,而是努力恢复大唐人口为分封做准备。

但问题是这些事情是贞观初的事,贞观老臣们已经换了一批又一批。

在当时,李世绩在并州吃着风沙,岑文本是秘术郎管理书籍,他们对其中细节不知道。

这也是李世民没有去问他们的原因,今天的消息足够让他们消化了。

不过,知道这计划后,他们对李泰为什么到现在为止为国为民的行为也有了几分理解。

实际上魏王一个个的计划,也许有增加自身实力的意思,但更多的还是要完成大唐最顶尖的计划。

李靖看着李世民问自己,恭敬道,“臣不是很懂政治管理,不过臣这些日子都在研究天地精气。

发现天地精气不仅会让人变得更有力量,就算牲畜好像也会懂得运用这力量。

换句话说,马匹在天地精气的滋养下,好像跑得更快,更远了。

若这种情况继续持续下去,西域以西,未必有我们所预料的那般遥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