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处非常多,比如模拟微观的量子现象。
要知道即便是现在普通人都耳熟能详的量子纠缠,实际上迄今为止,所有证实量子纠缠是物理现象的实验是通过验证贝尔不等式间接证实的,并不是直接观察到的。
这就直接导致了现在所有对于量子纠缠的认识都有其局限性。
但如果量子智脑对微观世界进行模拟,就能让人们从某种意义上观察到量子纠缠,对于微观世界又能有新的认识。
当然除此之外,借助各种深度神经算法,量子智脑甚至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智能电脑,或者说其思考认知方式最接近人类的智脑。
当然这些都是王宇飞通过计算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否真的如同他判断那样,还得等量子智脑制造成功。
……
试验进行的非常顺利。
已经经过无数次计算跟模拟之后,损耗了大概数百片薄如蝉翼的钻石薄片,电路终于成功的雕刻在了一批钻石片上,接下来就是将这些镌刻了电路钻石片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安装在七个实验室围绕的中心部位——预先设计好的量子智脑基座上。
整个量子智脑的基座是由片状透明金刚石构成,主要是基于金刚石本身的导热性极强,下方已经按照设计好了各种电路,接下来就是将刻好的钻石芯片,按照顺序插入之前预留的插槽内,接下来就是安装偏振器、各类滤波器、各种电阻器件、控制线、还需要测量输入、测量输出、高电子迁移放大器等等……
所有人都松了口气,毕竟第一阶段的目标算是顺利完成。
当然,对于整个量子智脑工程而言,大半个月的努力大概也只完成了百分之十。接下来要对预先设计好的量子电路进行测试,然后修正电路设计,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微观领域任何一个微小的错误,都会导致不可测的结果。当然所谓的不可测,反馈到实验室本身就是失败跟错误。
等到以上都完工了,还需要设计控制系统。
主要就是解决两个问题,将运算任务转化为对量子芯片中量子比特的控制指令,并从量子芯片上量子比特的量子态中提取出运算结果。其背后的基础是,实施量子逻辑门操作,以及实施量子比特读取。
当然,饭得一口口吃,事情当然也得一步一步来。
对于量子智脑王宇飞还是抱着极为乐观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