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页

后面听柳姝娘提起某日去白云山烧香拜佛,竟发现白云山后山脚下有个破学堂,那个学堂是真的很破败,四面漏风,求学的都是附近村落的穷孩子,教书的也是个落地穷秀才,穿的草鞋亦是露出脚趾,饶是如此艰苦的环境,只要白云山寺庙的早钟一响,学堂便会准时早课,传出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有的孩子甚至背着背篓,读完书还要去割猪草。

陆燕尔听得心酸无比,她虽生长在不算富庶的安和县,可因着爹爹是一方父母官,俸禄尚可,她即使是个姑娘家,也专门请了私塾授课,诗书礼仪样样都学。

她当即便起了心思,叫上铺子的刘钱两位掌柜奔至白云山脚,将学堂的情况摸清楚了,跟柳姝娘说的不差,亲眼所见,感触更深。

一个个的孩子面黄肌瘦,却拼了命的去汲取知识,对读书的渴望让她动容。

她与楼君炎那次走的是前山,走的是万步登云梯,并不知晓后山竟然还有这么一家学堂,陆燕尔当即便决定支助这家学堂。

教书穷秀才的工钱,她来付,孩子们的书本,她来买,四面灌风的学堂,她来出钱修葺。

这些事情敲定后,便快到下午了。

学堂的穷秀才名叫王远志,大家都亲切地叫他王秀才,他也是附近村子里的人,奈何屡试不中,便转而教学,可他手头并不宽裕,而附近的村民更是穷的叮当响,有时就以自家种的米粮蛋禽充当学费,送孩子们来读几天书,若是连自家种的都没有,就只好领孩子回家。

王秀才见这位突然到访的大善人即将离开,赶紧躬身上前道:“夫人,请你给学堂赐名?”

陆燕尔脚步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