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页

全职国医 方千金 1060 字 2022-11-16

还有就是类似于方浩洋、李军等人这样直接被江中院挖来的大才,真正从学院派走出来在江中院担任主治的暂时还没有一个人。

从这一点其实也能看出中医人成长之慢。

说到学院派,这里简单说一下。

杏林界中医流派众多,源远流长,很多流派已经有数百上千年的历史了。

比如伤寒派、经方派、火神派、河间派、温病派等等,有名的中医流派就有七八个之多,再加上一些不算很出名的,那就更多了。

到了近代,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流派称呼,学院派。

学院派严格算起来其实都不能算是一个流派,只是为了区别于传统中医流派的一个统称,简单的说,自从中医式院校建立之后,从医学院走出来的人都统称为学院派。

这个从医学院走出来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并不是说你从医学院毕业就算是学院派了,很多医学院毕业的学生被一些传统流派的名家看中,拜师学艺,这个时候就不能算是学院派了。

学院派诸如之前的关宝成,一路从学院学习,本科之后硕士研究生,一直到博士,同时在社会上创出名堂。

学院派和传统流派最大的区别就是教育模式的区别,传统流派的教育方式依旧是传承,而学院派则比较现代化一些,和正儿八经的西医学院没什么区别。

在杏林界,传统流派的中医人一般是不怎么瞧得上学院派的,认为学院派都没什么真本事,也就是炒作厉害,凭高,学历高,能力其实一般般。

事实上学院派走出的中医高手确实不多,代表人物就算是关宝成了,这位很能折腾,也有些本事。

同样,学院派走出来的一些人也不怎么瞧得上传统流派的中医人,认为传统流派的中医人学历低、守旧、不懂得变通,是土包子。

很有意思,中国人自古就喜欢拉帮结派,这也算是老传统了,即便是现在中医式微,中医人也是内斗不息。

当然,从一定程度上讲,这也不算什么坏事,有竞争力就有压力,正所谓生于安乐,死于忧患,巅峰时期的中医那可是百家争鸣,各个流派名医层出不穷,其实也和这种竞争不无关系。

这就和先秦时期一样,那个时候百家争鸣,圣人层出不穷,可到了后来儒家占据主导地位之后,上千年来出现的圣人也就那么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