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
冼铅华笑着道:“也要感谢尚老您,要不是您,李博涛肯定会进入下一轮评选,说实话,在这次的这些人中,李博涛的呼声其实还是比较高的,不少评委都是比较看好李博涛的。”
“一个李博涛,一个关宝成,也算是学院派走出来的代表了,一些评委其实还是比较偏向学院派的。”
这个偏向其实也牵扯到中医的一个走向问题。
建国之后,中医重新被认可之后,不少中医前辈其实对中医的未来都有看法,一部分人认为还是之前的师承传承比较好,能够教出有水平的中医人才。
一部分则认为还是应该效仿西医,规范化培养人才,毕竟师承的话,没办法教出太多的人,知名的中医人也就那么多,一个人哪怕带十来个学生,也带不出太多的人。
而且中医易学难精,出师比较难,哪怕天赋不错,没有八年十年的历练,也很难有出息,大规模培养的话,最起码可以让中医队伍迅速壮大起来,然后进入各医院学习成长,也可以跟着老一辈的名家学习。
分歧是有的,而且这些年学院派也走出了不少能人,有的也拜了师,比如杨林成、叶向云的一些学生,其实也都是科班出身,然后跟着师傅学习,水平也都行。
关宝成和李博涛算是学院派走出来的代表,评委们一部分是比较偏向的,也算是对学院派的一个认可。
第一次评选,关宝成之所以落选,主要是不少老资格都参与了,类似于薛子林、方浩洋、汤于权等人,三十个名额,算不到关宝成头上也正常,这一次关宝成的希望其实是很大的,李博涛也差不多。
“这就叫知人知面不知心。”
尚敏笑着道:“不过你别说,那个方寒的水平是真不错,怪不得郭老这个年纪了还愿意再收个学生。”
尚敏是东海省杏林界的第一人,前一阵子跟着领导下乡去了,负责领导的医疗保1健工作,因而杨家一直没请到尚敏。
回来之后,尚敏听说了杨百名的事情,主动上门了,上门的时候正好是方寒离开东海的时候,也就是昨天。
去了杨家,尚敏自然知道了方寒留下的法子,当时是颇为惊讶。
然后也在杨兴元口中听说了李博涛的事情,了解之后给评委会打了电话,昨天晚上又飞到了燕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