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墡叹息的说道:“可是孤连言行合一都做不到,明明说了,事到临头懊悔迟,这不是无信之人吗?”
罗炳忠满是奇怪的问道:“殿下这不是来到贵阳了吗?这哪里是言而无信呢?这不就是言行合一吗?”
朱瞻墡眉头紧皱:“孤这是言行合一吗?孤明明懊恼无比,是情势所迫,不得不来。”
回不去了,才不得不到贵阳来,这算是言行合一吗?
罗炳忠满是笑意的问道:“咱们在哪儿?”
“贵阳府啊!”朱瞻墡回答道。
罗炳忠笑呵呵的说道:“所以咱们还是来了啊!这不就是结果吗?无论是怕,还是不怕,我们都到地方了。”
“难道像空谈之辈那般,整日里把明明德到至精至一处挂在嘴边,却是空谈谬论,不做一事,坐而论道吗?”
“明明德至精至一,然亦未尝离却事物,方为入世之道。”
吊书袋的罗炳忠。
明明德至精至一,乃是朱熹在注解《大学章句》中的一句话:「言明明德新民,皆当止于至善之地而不迁。盖必其有以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也。」
明明德,乃是儒家三纲之一,谓曰: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明明德的意思是,彰显善良光明的德行。
朱熹的注解意思是,有了方向之后,到达了至精至一的地步之后,就不要动了,就会明白天理,没有一点私欲了。
断私欲,是慎独学问的核心内容。
心学讲究什么?
心学讲究的是:然亦未尝离却事物。
脱离事物讲明明德就是瞎扯淡,这是心学的核心理念。
心学和理学,都是儒家,都讲明明德,但是这个讲法又有不同。
心学讲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甭管处于什么心态,是否处于至善的境界,那都先走出去之后,再谈道理。
朱瞻墡叹息的说道:“你这么懂,你为什么没考中进士?”
罗炳忠摇头说道:“殿下,臣穷啊。”
“考了一次不中,家里供养不起了。”
考举人能中已经是天幸了,罗炳忠考进士,考了一次没发挥好,就没钱再考进士了。
“你现在不是有钱了吗?”朱瞻墡乐呵呵的说道:“孤赐你那么多银钱,在京考一个进士出身,不比现在前途更广?”
罗炳忠停顿了下说道:“这不是顾不上吗?”
朱瞻墡想了许久说道:“这不是国家取士的道理,孤会禀明圣上,前来贵州蛮荒大山开辟举子,若有功,应特赐恩科。”
罗炳忠却是不以为意的说道:“谢谢您嘞。”
“你不信孤会上奏?”朱瞻墡感觉到了罗炳忠的敷衍。
罗炳忠眉头紧皱,最终没有说话,他倒是想捞进士出身,只是科举之事,乃国朝大事,真的这般做,朝堂又得吵起来。
罗炳忠想了半天,却是眉头舒展,笑着说道:“无碍,殿下写不写是殿下的事儿,陛下给不给是陛下的事儿,食大明禄,忠大明事,臣去六枝了。”
朱瞻墡一愣,探着身子问道:“这么晚了还要去?”
“殿下安歇,臣告退。”罗炳忠没有正面回答问题,离开了贵阳府的布政司衙门,向着六枝而去。
朱瞻墡站在文望楼上,看着罗炳忠骑马奔向了六枝方向,只能无奈感慨:“忙,都忙,忙点好啊。”
朱瞻墡写好了奏疏,发完京师。
而此时的漠北和林龙庭,已经有人去楼空的萧索之意了,瓦剌人是按照过往的惯例,前往了夏盘营放牧了吗?
并没有。
也先的两个儿子,加上伯颜帖木儿,已经带着瓦剌大军前往了金帐汗国。
自从得到了大明军队节节胜利的消息之后,也先就放弃了所有的幻想,老老实实的准备西进了。
这个决定是有违他的初衷的,他占据了和林龙庭,为的就是再塑大元荣光。
可惜,瓦剌人、鞑靼人、兀良哈人互相攻伐不断,完全无法形成合力了,也先多次派出了使者,想要请鞑靼可汗脱脱不花前来和林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