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人生有很多种选择

王直说王翱可用的意思,就是自己想致仕,陛下说吏部还需要他照看,等待王翱成长,意思是不让致仕。

大家话没点透,但是王直最终选择了继续为官。

这样选择,他就背弃了自己的宗族,背弃了琅琊王氏的荣耀。

他选择了继续在朝为官,就不能落叶归根。

他们家是琅琊王氏的一个分支罢了,王泰在洪武十五年的诏对之中,夺了第一,他们这支旁支,才被归宗。

王直深受家族恩惠,从读书识字,再到入朝为官,三十四年混日子,也都是王氏供养。

他选择继续做官,就是对家族的背弃。

王翱的资历够厚重了,但是吏部诸事,考成法的推行都在开辟之时,他走不脱。

一个政策三年才会稳定,五年才会成熟,王直要保证考成法瓜熟蒂落。

陛下执掌神器,六部尚书分掌公器,他此时若是一走了之,那是背叛大明。

在背叛大明和宗族之间,王直选择了背叛宗族。

其实这不是王直第一次选择,在正统七年的时候,他作为杨士奇的同乡,想要倒杨,就是第一次背弃。

事实上,各大宗族更希望朝廷里这些同乡们,能够紧密的团结在一起。

但是王直当时没有,现在也没有。

朱祁钰看着王直,低声问道:“没有什么困难吧。”

“没有。”王直回答的很轻松,自从住进了官邸之后,王直其实和宗族的联系也断的差不多了,不过是一次彻底的割裂罢了。

朱祁钰点头。

他强行留下了王直,并且把王直放在了火架上烤,自然是有他的考量。

六部尚书,在眼下的大明朝,位高权重,如果六部尚书的权力不能顺利交割,会出很多的乱子。

陈汝言当初就是这样的例子,资历足够,但是能力不足,于谦封侯,陈汝言当了兵部尚书后,于谦其实一直负责着兵部诸事。

直到陈汝言主动让贤,江渊上位,兵部的权力交割才落下了帷幕。

王翱的能力足够,资历足够,但是对吏部的事务还不完全熟悉,他还需要一段时间。

崇祯皇帝十七年换了十九位首辅,六部尚书走马观灯一样,导致了朝中权责不清楚,最后落得煤山吊死的下场。

在原来的历史线里,景泰三年,明代宗废明宪宗朱见深太子位,胡濙主持更换太子廷议,在经过了廷议之后,太子更换为了朱见济。

在这之后,明代宗因为朝中剧烈的党争,频繁的更换六部尚书,这种更换导致了朝中为了六部明公的位置,展开了极为激烈的争夺,这种争夺促使了一大批的投机者出现。

这些投机者发展到最后,都成为了明代宗的催命符。

六部尚书的更换,兹事体大。

朱祁钰想了想笑着说道:“王尚书,朕给你太子少师之位,负责教授泰安宫皇嗣课业。”

这是一个保证,王直不会被反攻倒算,不会被挖坟掘墓,会在金山陵园为王直留下一席之地。

王直满是笑意的俯首说道:“臣,谢陛下隆恩。”

王直俯首离开了聚贤阁,走出讲武堂的时候,王直阵阵眩晕,这个抉择对他来说,也不是个轻松的事儿,但是他还是选了。

人生有很多的选择,王直选择一条路走到底。

而且陛下也给了承诺,太子少师,算是给了他平稳落地的台阶,只要不犯错误,身前事,身后名,都不必担心。

朱祁钰看着王直的背影,揉了揉眉心,走到了宝座之上,靠在椅背上,软篾藤椅,很是舒适。

但是他略微有些累。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王直的故旧之情、戚畹之谊解祯期犯了错误,必然有人扣在王直的头上,接下来的弹劾,就会如同雪片一样飞到文渊阁,来到朱祁钰的御前。

而且很有可能会发生胡濙杀卢忠类似的事,让王直持续犯错,然后皇帝陷入两难的境地之中。

明明是解祯期犯错,跟王直有什么关系呢?

但是朝中狗斗,哪里论过对错?

王直在景泰为官得罪了太多的人了,此事一出,必然会引起一轮朝堂的党争。

兴安看着陛下略微有些疲惫的神情,歪着头对着小黄门说道:“请冉讲习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