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八章 只要价格合适,绞死自己的绞绳也可出售

军士根本不知道为何而战,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在封建帝制之下,军士为何而战,通常解释为为君主而战。

可是黎宜民是个什么货色?足利义政什么货色?值得禁卫、倭人拼死吗?

显然是不值得的。

袁彬将最近安南发生的事儿,写到了塘报里,将画好的一部分堪舆图也送回了大明。

朱祁玉此时的车驾刚刚从福州府来到了泉州府,而第一站是大明的英烈祠。

邓茂七在正统十四年的时候,分兵四路攻打泉州府德化、永春、安溪、南安等县,不到月余,邓茂七就攻陷了泉州府。

泉州知府熊尚初战败被俘不屈,面北绝食而亡。

而熊尚初的名字是否应该写到英烈祠上,一直是朝廷比较争论的话题。

按照大明皇帝对叶宗留、邓茂七民乱的定性为官逼民反,那么作为官僚的熊尚初是官,是导致福建民乱的桉犯。

这个问题朝堂争论不休,最后呈送到了皇帝面前。

礼部的意见是应该写到英烈祠上,熊尚初英勇忠烈,为大明而战,被俘面北绝食而亡,不肯投降,不应该让人求荣得辱。

清流言官的意见则是既然已经定性为官逼民反,那福建上下官僚,都不应该在英烈祠上榜上有名。

朱祁玉最后朱批了熊尚初为大明英烈,这件事才算是有了结果。

是朱祁玉改变了英烈的定义?

还是他要改变福建民乱定性?

都不是。

邓茂七的百万之众诉求就是惩处贪官污吏,所到之处,心里有鬼的官僚跑得慢些,都要被吊死。

可是义军俘虏了熊尚初之后,邓茂七一直在劝降,这足以证明熊尚初的贤能与清廉。

这可是义军认证过的廉洁官员!

还为大明绝食而死,自己把自己饿死了,自然有资格登上英烈祠。

朱祁玉在泉州府英烈祠上了香之后,才向着泉州府别苑而去,他在路上看完了袁彬送回来的塘报。

“这个老四,悔不该放过他,就该在南衙杀了他的。”朱祁玉看完了塘报,知道了黎思诚在清化七府一国的所作所为,面色凝重的说道。

兴安眉头稍蹙的问道:“他能成事?”

“恐成大患。”朱祁玉将手中的塘报递给了于谦说道:“于少保帮朕瞧瞧?”

于谦十分认真的看完了塘报,抬起头说道:“臣倒是觉得,这黎思诚这全仰仗亲军都尉府治国安邦,必自食其果。”

“这一日一月一年还好些,左右不过是应急罢了,清冗疾急用尚可,长期以往断断不可。”

“时日稍长,必然是大臣不安于位、小臣不安于职、商贾不安于市、行旅不安于途、士卒不安于伍、庶民不安于业。”

“条例蒙尘人法事,国之安危未可知,法之凉也,国制乱矣。”

于谦非常擅长国家之制,而且锦衣卫治国这种事,本身也不可靠。

若是可靠,高皇帝就不会裁撤锦衣卫,文皇帝也不会恪守驾贴,纪纲办了几件白纸桉,就将纪纲给杀了。

纪纲可是为文皇帝鞍前马后效力多年,可是白纸桉,依旧是文皇帝绝对无法忍受的。

锦衣卫是对付谁的?是对付京官的。

锦衣卫是在陛下权威受到挑战之时,掀桌子的利器。

黎思诚搞得亲军都尉府治国,在各州府县设立衙司,是典型的倍之,扩大化的手段,是术,绝对不是道。

“朕觉得,老四离王天下只差一步了。”朱祁玉含湖不清的说道。

于谦却听懂了陛下的话,感慨的说道:“这一步比登天还难,他黎思诚何德何能?”

兴安在一旁,则是一脸的茫然,陛下和于少保说的这一步,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