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为敦煌剪纸的传承人,我觉得敦煌文化就是一种永不褪色的艺术,也是我创作的宝库……我就想用剪纸的形式,加上一些创新的手法,把敦煌艺术表现出来。”
陈晚安笑了笑。
一边聊天,一边剪纸,丝毫没有影响她双手的速度,一张红纸上下翻飞,很快,一朵漂亮的窗花就诞生了。
放下了窗花,何老师又给陈晚安展示了她创作的底稿,很难想象啊,构图那么复杂的壁画最终能用剪纸的形式呈现出来。
何老师笑着说:“敦煌壁画用的是线描技法,这与剪纸技法基本相似,都是有线条技法来完成的美术作品……通过仔细观察壁画,细细揣摩,反复实践,用剪纸来表现壁画艺术才终于获得成功。”
陈晚安望着那那衣裙风动的飞天,线条流畅的菩萨,巍峨壮观的九层楼,翩翩起舞的乐伎。
栩栩如生,精妙绝伦。
何老师用灵巧的双手用另一种艺术形式重现了敦煌的艺术魅力。
小镇里还有不少有趣的人和故事,但逛到肚子饿了,还是要祭了这五脏庙再说,这美食街上,大宛骆驼肉的旗帜倒是特别鲜明。
陈晚安还真是没吃过骆驼肉。
骆驼肉平时是挺难吃到的,本来骆驼就少,要做得好吃的厨师就更少,不过这月牙泉小镇就正好有一家。
吃骆驼肉在古代中国有很长的历史了,当年是张骞把骆驼从大宛牵回了大汉,深受汉武帝喜爱,莫高窟的壁画之中,就有描述,后来到了唐代,商路更为通畅,在长安城吃骆驼肉已经成为易事,驼峰更是一道难得的珍馐美味。
岑参在《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中有提到吃骆驼肉,“浑炙驼峰烹野蛇,交合美酒归叵罗”。
段成式的唐代杂物记《酉阳杂俎》中也提到“将军曲良翰,能为驴鬃驼峰炙”。
店里面骆驼肉的做法颇多,陈晚安一时犹豫不决,老板倒是爽快之人,旁边正好有两个客人也在为此事发愁,索性就拼成了一桌,然后菜的份量和价格减半,品种再多来几样,于是这一桌子骆驼宴席就流水价上来了。
这是红烧驼肉,肉味和牛肉相似,但是肌肉纤维要细嫩很多,吃起来更加软糯,没有牛肉块那种很柴的感觉,也特别入味。
卤骆驼肉,用的是骆驼的后腿肉,配上辣椒油简直就是绝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