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句话——妈妈,我爱你,比这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爱你。”
葵之是用好几条短信把这封信一点一点地发给我看的。我想像她用带着浓重广东味的温软的语气在读这封信,想像她妈妈哭得一塌糊涂却幸福得要命的样子。突然想起我一直忘了告诉葵之,我很喜欢她签名上的那句话: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
我从来不觉得完美而睿智的才是人生,那离我们非常遥远,当下最真实的,不过是带着对自己和别人的宽宏和原谅,去勇敢的拥抱这个失望和希望并存的世界。
我亲爱的美丽的葵之,你说是不是呢?
part03
诗意与爱的信仰
读葵之的故事时,我哭了,想起17年前我的一个学生。她的妈妈离婚后没有再婚,却隔三差五地带不固定的男友回家过夜,13岁的她,从茫然失措到愤怒攻击,从厌恶反感到有过之而无不及地自暴自弃。15岁那年,她被送去了工读学校。
我只教过她一个月的外语,那一个月里,她常常会突然出现在我的家里,说:“老师,我喜欢跟你在一起,很安静,很干净。”我教她怎么用卫生巾,教她怎么保护自己,可是,还来不及教她怎么看待妈妈的事情,她就转学走了,从此失去联系。
葵之不同,她内心里有一种比那位学生更坚定的力量给她指引。那种力量,我叫做“诗意与爱的信仰”。
家庭的极度不稳定、妈妈复杂的两性关系,常常会令女孩子内心充满巨大的恐惧,害怕失去妈妈的爱,害怕自己和妈妈受伤害,害怕和男孩建立亲密关系……
幼小的心灵消化不了这么多的害怕,于是便转化为破坏性的攻击,转化为玩世不恭的报复心理,故意把自己伪装成刀枪不入的样子,用坚硬的外壳来包裹脆弱的心。
女孩子总是跟妈妈学习怎么做女人、怎么跟男性交往,当妈妈给不了一个健康的临摹范本时,女儿就会在自己的白纸上乱画一气或变本加厉地上演一出一出的“闹剧”。
葵之也一度走失自己,然而,幸运的是,无论走得多远,她的内心始终没有放弃诗与爱,前者给她美好的希望,后者让她最终卸下沉重的壳,与妈妈握手言和。有了诗与爱的指南针,她才能够如雪漫所说:“回到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