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页

一个音乐人作家,去拍电影,其实还是挺有话题性的。

可是啊,《那些年》的总投资才300万。

加上宣传经费也才300万。

而且一开始就宣布了是一部40分钟左右的微电影。

除了男主角姜佑曦之外,也没找什么著名的演员。

所以大家都理所当然地觉得,这是一部自娱自乐性质的东西。

就算是想挑事,想攻击海明威的人,都不会通过这个点来攻击海明威。

因为普罗大众不会对这样的报道买账啊。

海明威又不是没钱,他掏300万来拍部电影圆梦怎么了?

你们媒体是闲得有多无聊才拿这个说事啊?

所以有媒体试探性地抨击了海明威几句,发现无人买账之后,就偃旗息鼓了。

后来《那些年》刚刚登陆各大视频网站时,也确实是一部粉丝向电影,最初购买的人几乎都是粉丝。

直到后来口碑扩散,才有不少普通网民、热爱电影的人入坑,一个月时间,卖出了大几百万份。

以观影人次来计算,如果这是一部大电影,在电影院上映的话,现在票房已经过2亿了。

这就有点令人刮目相看了。

而专业的影评人也对《那些年》评价甚高,对海明威的执导能力普遍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