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当时的拍摄技巧、拍摄理念的限制,一场打斗,如果参与的人员太多,配合就容易出问题。
而一个人出问题,快一点或者慢一点,就会导致整个镜头报废。
如果拍摄一群人一拥而上,那一个镜头或许拍摄很多天都拍不好。
所以只能不得已而为之,让大部分小喽啰充当背景板,一个个地送菜。
可是后来拍摄技巧进步后,对于这种多人的打斗,就有了不同的处理方法。
比如程龙的电影里,有时会有十几个反派喽啰追打主角的镜头。
这样的镜头,却处理得有条不紊,忙而不乱,精彩刺激。
程龙电影里是怎么处理的?
就是通过机位的巧妙架设,镜头里同一时间只呈现主角,和一两个反派喽啰。
当主角程龙打倒这两个喽啰后,从镜头的边缘才又出现另外一两个反派喽啰。
这时切换到另一台机位拍摄的镜头,来展现这一段新的打斗。
而先前的反派喽啰,以及别的准备入场的反派喽啰,他们是处在这一台摄像机镜头之外的。
最后剪辑出来的效果,就是视角不断地变化,程龙不断腾挪、奔跑,不断打倒反派喽啰。
这里正面打倒两人,然后同时背后又两人偷袭,他立刻转身踢倒这两人,侧面又有三人来袭……整段镜头显得非常紧凑,节奏非常紧张、快速、激烈。
这就是通过巧妙架设机位,然后将不同机位拍摄的画面进行巧妙地剪辑,来展现精彩纷呈的打斗过程。
第593章 杜采歌想要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