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最后为什么来新加坡,是因为受那部新加坡电视连续剧《人在旅途》的影响,电视里面美丽、整洁的现代化城市还有新加坡的美女帅哥把李晓凡给深深吸引了。《人在旅途》里面的女主角向云长得很像翁美玲。李晓凡重生前国内新版《小娘惹》也正在热播,有一位女演员既参演过旧版的《小娘惹》,也参演了新版的《小娘惹》,她就是当时已经人到中年的新加坡女演员向云,当年《人在旅途》的女主角。
“从来不怨命运之错,不怕旅途多坎坷,向着那梦中的地方去,
错了我也不悔过!人生本来苦恼已多,再多一次又如何……”
当年李晓凡他们就是哼着这段经典的歌词,登上赴新加坡旅程的……
到了电测车间后,林千雪看几个技术骨干已经都到齐了,包括阿德、阿香、阿龙等三个班组长。
等羽田春马在机器上更新了新版本的软件,千若雪做了开场白,介绍了一下羽田春马工程师后,就让羽田春马开始给大家培训新版本的软件操作细则。
羽田春马的日式英语让一帮技术骨干听得云里雾里,幸好给大家发了一份英语版的操作说明,大家还能大概明白怎么回事。
那时候传统的st贴片工艺改进了,设计上通常会在电路板cb上设置铜质定位圆作为后续器件焊接及电路切割的定位标准,而这种铜质定位圆也称为基准点或ark点,为装配工艺中的所有步骤提供共同的可测量点,保证了装配使用的每个设备能精确地定位电路图案。
二代的taiyo测试机器利用这个原理,破天荒地开始用上下各四个摄像头对准定位圆用来作为上下两个测试模具的定位。
之前老一代的机器都是人工用定位来手工操作上下两个测试模具定位的。
这种机器先进是先进,但是印刷线路板在丝网印刷的时候,每一批都有些误差存在,第一代的摄像头容易读取错误,机器有时候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后会死机。而且用上摄像头定位后,新的测试治具也完全与原先的第一代不一样,要重新设计制作。西木电子工厂的电测车间里面,专门有个负责设计、制作和修理治具的小组,因为人不多就和纠错小组并在一起,都归林千雪管辖。
二代机器尽管先进,给测试车间带来的麻烦不少,正处于最艰难的磨合期。
但这个二代机器在西木电子的电测车间应用也是林千雪亲自力推的,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系统升级以后,第一车送来的飞利浦公司的四百片电路板在林千雪与羽田春马的亲自调试、操作之下,运行非常顺利,二十五分钟就测完了,效率是一代机器的一倍。
第二车是通用德科汽车的控制面板电路板,林千雪让第三班的组长阿龙上手操作,也非常顺利,五百片板子半小时跑完。
第三车送来的西部数据公司的硬盘电路板,大家看到最头大的品种,不仅薄而且形状奇特,探针又需要特别的细。
“阿德,这批板子,你来试一下!”林千雪对第一班的组长阿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