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 第 217 章 *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

宋应星的少年时期和青年时期有多快活,那他的晚年在亡国的阴影笼罩下,就有多凄楚。

为了不让自己沉湎在悲伤中,宋应星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书中,放在生活里。

他不想做大清的官,也不想做大清的人。

做个大明遗民,去田间,去山里。

看看春光,看小蜜蜂是如何采蜜。

试试将白色雄蛾与黄色雌蛾□□,看看能结出什么样的茧。

将书上写过的那些,自己再试一遍。

晚年的宋应星不太爱说话,只每日看书、种地。

看着两个儿子扛着锄头的时候,内心也痛苦挣扎过。

只是每每想到大哥的死,想到友人的沉船。

他又抓着两个儿子的手,痴痴的说:“不考大清的科举,不做大清的官!你们听清楚了没有!”

“不做官,做农民吗?”姜烟不是很能理解。

宋应星一直都有教孩子念书。

宋家在他这一代,依然保持着科举的想法。

可如今,强硬的不允许两个儿子科考,那今后很有可能就导致他的后人不会再读书。

“做农民有什么不好?”宋应星坐在树下,手里编织着箩筐。

如今已过古稀之年的他动作迟缓了许多,头发花白,额角还有老年斑。

手背上的皮肤皱皱巴巴。

这模样,谁能想到他曾经是被引以为傲的奉新二宋之一呢?

“能吃饱,能安稳的活着。挺好的。”宋应星淡淡道。

只一双略有些浑浊的眼睛,仔细看着手里的箩筐,将竹条上的毛刺一点一点打磨掉。

他做官的时候也没什么用。

官场复杂,不如做个纯粹的农民。

养活自己,还能养活一家老小。

若是有余力,再帮帮邻里,还能救人一命。

姜烟大概明白了宋应星的想法,搬了把小竹椅坐在宋应星身边:“您可惜过自己的书佚散吗?若是没有文字狱,或许《天工开物》还有您的其他书籍都能完整的留下,在国内传开。”

宋应星的手一顿,沉默片刻摇摇头:“我写的时候就知道了。此书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当年若非伯聚相帮,怕是刊印也难。”1

“读书人不屑于这些。他们视书上的那些是‘奇淫巧技’,是‘有辱斯文’。可农人工匠也不识字,更不会花钱买书。农人有长辈教小辈,家家相传。工匠有师徒传授。”

“可生人不能久生而五谷生之,五谷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1

宋应星靠在小小的竹椅上,如今外衣都有明显的补丁了也不遮掩,就这么大咧咧的缝在外面。

他道:“总要有人记住吧。以后也总会有人用得上。口口相传会出错,家家相传会有变化,只有纸笔是不会骗人,还能将别处的种植方法,传到此地来。只有这样,才能天下富足,不是吗?”

在现代的时候,他也看到过资料,乾隆一朝,《天工开物》等书,因为自己、兄长以及友人陈弘绪都是反清人士,这本书曾被禁过。

对此,宋应星也不觉得有什么好愤怒的。

自己这本书都能被禁止,无非是出现了刺到爱新觉罗家那些人心头痛处的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