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第 222 章 *国破家亡的事情发生……

朱耷的父亲和祖父,甚至是叔父在江右画坛都颇有地位。

从小耳濡目染,朱耷不仅单丹青,还写得一手好书法。

明清两朝时期的江西文坛盛况下,朱家三代人都能颇有名气,靠的可不是宗室的身份。

“差了魂。”朱耷两指并拢,虚虚的点着宣纸。

话音落下,阴沉的天空下起雨来。

冬日的冷雨打在人身上,犹如针扎。

朱耷就这么紧紧的站在雨中,任由冷雨将宣纸打湿,将颜料和笔墨都划开。

刚才还那么枝干清晰,花朵吐蕊的梅花图在雨中模糊成一片。

红的黑的混在一起,只能依稀看见之前梅花的影子。

姜烟缩着脖子躲在梅花树下,朝着站在雨中的朱耷招手:“虽然不会生病,但是您不冷吗?”

每一滴雨水触及皮肤,都像是一根冷冰冰的针扎入皮肤,然后钻进血肉里,溜进骨头缝中。

“有魂了。”朱耷低着头,不知是看着自己的鞋尖还是面前的画,脸上的水痕也不知道是他的眼泪还是天上的雨水。

“你们眼瞎了不成?怎么敢让少爷淋雨?”一个中年女人打着伞急匆匆赶来,对着那群只晚了几步的丫鬟仆从破口大骂。

随后满脸慈爱的望着少年朱耷:“少爷,您怎么也不打伞?”

再看桌上的画,满是可惜的说:“哎哟哟,这群脑子塞了糠的元宝,怎么就……”

“没事。”朱耷打断她说话,只扯了扯嘴角,转身走入愈发势大的雨中。

声音从雨幕后传来:“是我让他们走的。这种时候,我自身都顾不及,何必拉着他们?”

在后面的中年女人和那群仆从都面面相觑,完全不懂朱耷这到底是怎么了。

姜烟左右看看,最后咬着牙冲入雨中,去追朱耷的身影。

她看过皇帝每天的饮食起居,也看过历史上不少文豪的生活。

但朱耷绝对是其中的结合体。

每日与笔墨书香为伴,作为大明宗室,更是衣食无忧。

只是,这样终日不知愁滋味的日子也有结束的那一天。

随着崇祯帝的白绫,断的不仅是他的命,还有整个大明。

朱耷作为朱家宗室子孙,自然不可能不被波及。

还未从亡国的震慑中走出,朱耷又迅速面临父亲的离世。

朱谋觐合上眼睛的那一刻,整座院子都传出悲戚声。

朱耷脚步踉跄的转身,双手捂住耳朵,随后猛地冲出父亲的卧房。

“他们都在哭。我不知道他们哭的是我爹的离开,还是哭大明。”朱耷冲回自己的房间,合上房门,不愿意听外面仆从的敲门声,死死的捂住自己的耳朵,满脸痛苦的对姜烟说:“不如意事常□□,可与人言无二三。你懂吗?”1

姜烟不知怎么形容那双眼睛。

他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国破家亡的事情发生在一瞬,这对从前锦绣人生的朱耷来说,无异于当头棒喝。

也知道,不论是大明还是他爹,都是无可再挽回的事情。

死亡无法逆转,而转移至江南的南明,真的能从清军的手里夺回大明江山吗?

他懂,又不想懂。

这一夜后,再从房间出来,那个发扬蹈厉的朱耷竟然患上了口吃。

他愈发沉默下来。

与家人一起草草为父亲举办葬礼后,一家人不仅是亡国之民,还是亡国宗室。

日子变得尴尬起来。

家里的仆从一个接着一个遣散,朱耷看着满屋子的书和画,却怎么也提不起笔,也看不下去任何书。

旁人与他说话,他也好似听不见,说不出。

走在大街上,有人安慰他,也有人讥讽朱家无能,打不过李自成,更打不过清军,害的无数地方血流成河,人比畜贱。

这些话,如影随形。

渐渐的,开始有人说他大受刺激,不仅成了个哑巴,还成了聋子。

那些人又开始摇头叹息,看他的眼神满是同情。

姜烟走在朱耷身后,却突然心酸的想起来大明的那群人。

若是他们知晓,在他们以为的大明“结局”之后,曾经繁华的南昌城里有一个后人,经受着亡国的全部痛楚,会有多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