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 第 229 章 *这苦中作乐的一生,……

好像在这一刻,聊斋志异中那些女子们都有了骨肉血色,丰盈的出现在姜烟面前。

“你说我渣,我也承认。”蒲松龄大概也是因为顾青霞的关系,在孙蕙这里并没有做太久幕僚,只半年就回家去了。

回去的路上,蒲松龄却满是惆怅。

他当然知道自己这么做对不起刘氏,哪怕只是心里想一想,也对刘氏不公。

只是他的心又难以自控的想要接近那个了解他的顾青霞。

所以,他选择离开。

这不论是对刘氏,还是顾青霞,亦或是自己和孙蕙的交情,都是最好的结果。

姜烟走在前面,听到这话转过身来,摇头道:“你这话不应该跟我说,而是应该对自己,对刘氏说。”

她只是一个局外人。

刘氏都不知道她的存在。

不是姜烟不想给刘氏打抱不平,而是她作为一个外人,没有立场对别人的婚姻指三道四。

蒲松龄碰了个软钉子,再想到姜烟所处时代的情况,也明白自己的这般经历对姜烟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他也不想为自己辩解。

毕竟,在他所处的时代,他的这般作为算不得什么。

只是对姜烟说:“我是个矛盾至极的人。我盼望着天下妙龄女子都能尝爱情之自由,她们亦能做到男子所不能及的事情。却又觉得宜室宜家的女子最是贤德。吾妻乃是贤妻典范,吾亦想要给她更好的生活。只是,人力有所不能及,我也只能想想罢了。”

他此刻的已经写了不少《聊斋志异》的手稿,那些灵动娇俏的狐鬼,为了爱情能奋不顾身,也可以仗剑天下。能自由自在的笑,也能成为人人称赞的贤妻。

姜烟也不得不承认,蒲松龄说的不错。

他确实是一个这样的人。

肯定了女子的才能和性情,又跳不出这个封建社会的桎梏。

正如他对官场黑暗愤世嫉俗,却又一次次的背上行囊前去科举。

这次回到家乡,蒲松龄依然在考科举的路上,也去旁人家中担任教书先生。

他写的《聊斋志异》也为人所知,在文人中被小范围流传,称赞颇多。

一直到他六十四岁《聊斋志异》写完,依然没有考上。

“要不,罢了吧。”一辈子顺着他的刘氏看他这么折腾,破天荒的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蒲松龄却深深的凝望着发妻,看着她眼角的每一条皱纹,依然怯懦温吞,却不再明亮的眼睛。

他喉头有些哽咽,突然红了眼,说:“你不想做‘夫人’吗?那些人笑话你,我知晓的。是我无用,不能让你扬眉吐气。”

刘氏一怔,面上似喜非喜,似悲非悲,只捏着衣角,摇着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蒲松龄像是看不见姜烟,走到妻子面前。

两个携手几十载的人第一次在外面如此亲密的相拥,刘氏竟然觉得这个怀抱陌生又熟悉。

蒲松龄只虚虚的抱着她,手掌触及到的,是衣裳底下微微突起的骨头。

“我对不起你。”

他从前不明白,可如今却懂了。

这苦中作乐的一生,苦是自己找的,乐却是幼时父母的呵护,后来妻子的照顾才能一直保留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