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御打算直接在书里,详细地写出实验过程,包括化学品选取、每一轮步骤具体时长、如何操作,让进过实验室的人,都能够通过这本书学会这一项技术。
完全公开,不进行任何技术保密。
嗅到商机的商人们会闻风而动,大药企没办法利用知识鸿沟进行垄断。在医院附近,小的工作室大概会遍地开花。
让市场去选择价格,这价格最终可能比乔御定的稍微高一些,但起码不会让百分之九十五的患者,都难以负担。
而且因为对实验环境要求不高、技术水平要求也不高,小工作室、小药企的定价,在前期抢占市场份额的时候,也高不到哪儿去。
乔御不打算直接出学术类工具书,写的太专业,估计圈外人不会看。那样的话,也很难达到宣传的目的。
如果反响不错,他会考虑单独成册。
从营销的角度上看,只要书能卖出去,这就是最好的策略。
这也是之前,乔御问喻寒溪有没有认识的国外出版商的原因。
他还可以挣下稿费……身为一个成年男性,老是靠系统挣钱,也怪不好意思的。更何况他还有个欠债可能过千万的男朋友要养。
“随便写个十几万字吧,重点是实验过程。那段一定要彩印。”
“至于规范问题,可以让准备做这门生意的实验室,到天海或者燕京的寻安制药来,给个证明。也可以让吴玉秋安排人定期考察。过了证明的医药点,可以在微博上公布出来。看来还可以申请个官v,也让吴玉秋去搞好了。”
“这么看,寻安人手好像不够……可以贴个招聘启事,人没招到的时候,就先让实验室的人去凑凑数吧。反正最近也没什么任务。”
国内的小生物公司,实际上是非常多的。
因为政策扶持,很多大城市都有“医疗创业中心”,除了医美容易挣钱外,大多都在亏钱边缘来回试探。
如果乔御的技术一公开,这些人只要直接挂个牌子,就可以开始悬壶济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