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京都将是合作社营生外扩的第一个据点。
汪泽然听到这个消息后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当即便咧着嘴去找高夫子去了。
新年刚过,一个车队便从东坡驶了出来,穿过了陈家滩的街道,驶上了去京都的官道。
跟五年前来到陈家滩那个开荒落户的车队相比,这次要远行的队伍整齐得多,队伍里全是清一色三匹马拉的宽敞大马车。
这次去往京都的人除了四盛和鲁有庆两家以外,还有金大娘子母子和赵老三夫妻、赵老大一家,再有就是叶永福夫妻。
叶永福就是叶家的大小子,如今已经娶妻生子了,是合作社里不可或缺的木匠,织布坊用的纺车、织布机都是出自他的手改造的。
现在已经再没有人再唤他大小子了,大家都尊重地叫他一声永福,年轻一辈的人叫他永福哥或是永福叔。
永福媳妇是离陈家滩不远的一户富裕农家的女儿。
这个媳妇是王老太替大孙子选的,老太太就喜欢这闺女人长得圆润,未语三分笑,天生得一副喜相,干活也泼辣麻利,最让王老太满意的是,永福媳妇会识字。
永福媳妇成亲后就在织布坊做工,不出半年竟成了金大娘子最得意的弟子,将纺线织布的手艺学了个十成十。
因此这次去京城新建织布坊,金大娘子点名要带着永福媳妇一起去。
一路无需多言,大家在路了走了快一个月,终于进到了京都地界。
明天就要进京都城了,车队在城郊的一个小镇停下来过夜。
洪亚欣是京都人,便请了大家伙在镇上最有名的一家餐馆吃饭。
餐馆名气大,人自然很多,他们到餐馆时包间已经被坐满了,四盛便在大堂里要了两个大桌。
满满的京都特色菜摆了上来,大家一动筷子都连声叫着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