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6页

例如,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再比如,知足常乐。

这些辩题,都已被学子,文人,反复辩论。

宋青苑引导过几次后,他们已能找到自发讨论点。

就看现在,差不多堆积成山的小本本,其力度可见一斑。

而且在这些辩论讨论中,甚至没需要宋青苑刻意引导,就有了“笔友”之交。

此时,一名衣着华丽,贵公子打扮的青年,正一边品着茶,一边听着学子的辩论。

“想不到小小的榆林县,竟有如此妙地。”

“当真不愧是聚国运的潜龙之地,果然,钟灵毓秀,人杰地灵,难怪景铎乐不思蜀。”

这位贵公子打扮,说话的青年,正是前两天到宋家宣旨,并且代表朝廷祭天的二皇子。

他面冠如玉,长相英俊,身上自带上位者气质,年纪稍长萧景铎两岁。

从血缘关系上说,算是萧景铎的表哥。

听了二皇子的话,萧景铎脸色不变,淡定自如,“下官与普惠大使颇有交情。”

一句话,解释了他自请监工的原因。

他和普惠大师关系好,瞒不过几位皇子的耳目。

“国寺一事非同小可,自要父皇身边最信任,最得力之人监督,才能安心。”

“景铎正合适!”

二皇子说着,结束了这一话题,转而道,“这聚友轩不知道是何人的产业?”

“我瞧着,到有两分意思!”

萧景铎不动声色,“宋家,新升任工部员外郎的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