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的审查分六批,最后一审为终审,其中的每一道都是鬼门关,其中最一开始的前三道,已经可以刷下去全国送上来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节目。
至于后边的,那就更加是吹毛求疵了,而像是蔡宁的小品,作为春晚的常青树,自然也是有不少优待的,所以直接跳过了前面的四道鬼门关,直接开始鸡蛋挑骨头的环节。
虽然说岳云朋他们的小品通过了,但是并不代表就是安全的了,甚至别说是站在还没过终审,很多作品就是在演出前都有被毙掉的。
各种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就像岳云朋节目这样的,审查组或者说是哪个领导发现作品有问题了,改不了或者没时间改,直接给毙掉了。
所以其实每年中的春晚播出前,有不少的节目都是在腊月二十八二十九给毙掉的。
然而这还不是最惨的,有一年的春晚里面,潘子带着第一年上春晚的闫雪晶准备了一个小品叫《三号楼长》,春晚都已经开始,闫雪晶都已经给家里人打电话,说自己的小品在第几个呢。
结果之前黄红的一个小品演的演的给演嗨了,把很多彩排中删除的包袱和桥段都用了一遍,将整个春晚节目的进度延迟了五分钟之多。
后续节目照常演出,直接导致位于十二点报时前,闫雪晶和潘子的时间不够,没有办法,节目组直接临时决定直接取消。
后来还是黑土大叔听说了以后跟节目组争取反映,将主持人的台词缩短了一些,然后临时将自己的节目进行了很大程度的压制、缩水,整整多留出来了三分钟的富裕,这才让潘子和闫雪晶的小品避免了被毙的危机。
而当时黑土大叔的小品,正是和范维、高秀闽合作最经典的拿个《卖拐》。
要知道一个成熟度这么高的小品中,每句话每个字都是严丝合缝分毫不差的,为此黑土大叔三人迫不得已砍掉了不少日夜操劳琢磨出来的包袱台词。
虽然用最后观众的视角来看,缩水版的《卖拐》依旧是绝对的经典。
但是如果仔细看的话,还是能轻松的发现,其中节目的语速和节奏都是加快的,甚至很多时候演员包袱说出来,观众回过神来正鼓掌的时候,另一位演员的下一句话就已经说出来了,这种情况不管是在小品还是相声中,都绝对是大忌。
所以说别看就是一首歌的事,岳云朋说的没错,如果不是小品演员蔡宁和尚有时间缓冲的关系,这个小品大概率是连修改的机会都没有,是会被直接舍弃掉的。
只要节目有问题,不管包袱再好,别管是蔡宁了,就是开心麻花来了也没有用,当时的春晚一向是这个宁杀错不放过的原则。
岳云朋充满希望的小眼神,紧紧的盯着沈常乐道:“怎么样常乐,写歌这事有希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