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春出生那天据说是个天气极好的春日,窗外一树梨花开的极丰艳。
秦氏家书寄送到函谷关外,时任骠骑大将军的郝狄将军只潦草地提笔写了三行字——善,此子乃你我嫡子,须好好教养。
秦氏果然将郝春教养的很好。
只可惜郝狄忘了给这个唯一的嫡子取名。直到三岁时郝春开蒙,在秦氏几次三番的催促下,郝狄才仓促回了一封信,说既然生在春日,便取名作“春”吧。
郝春无数次庆幸自家阿爹还不曾老糊涂,没直接给他取名梨花或者郝梨子。在长安习俗里,梨谐音离,预兆着不祥。
但后来到底是不祥。
乾元末年,应天朝大乱,渌帝活下来的九个皇子都纷纷裂土封疆,光帝独子、后来的永安帝秦肃也在江南举事。当时执政的是渌帝元后旻皇后,不过这位天下母无德,不仅对边疆事鞭长莫及,更沉迷于宫闱情事,一心一意要捉了秦肃入罗闱,被秦肃的支持者光禄寺寺卿梅纶使了招狸猫换太子,将顶替秦肃的郝春庶长兄送了进去。
郝春庶长兄生的只有五分像永安帝秦肃,胜在身高体态仿佛,梅纶便命人用刀改了他庶长兄的脸,偷天换日。
永安帝秦肃后来得了天下,这桩宫闱秘辛也就被掩埋于浩荡史卷。
没人提及郝春的庶长兄,就像没哪个史官敢冒死写下永安帝叔母旻皇后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与“侄儿”共赴巫山一样。
郝春庶长兄的死,于秦室皇族而言是极不体面的污点。
“大司空说话太绕了!就我这脑子,听不明白。”郝春呲着牙笑了一声,扯回早已跑完几十年光阴的脱缰思绪。“要不这样,您就有话直说,这是要撸了咱这平乐侯的爵位呢,还是要捉我下狱,咱绝对一句怨言都没,立刻乖乖儿地拍拍屁股麻溜儿地滚进大理寺诏狱。”
永安帝秦肃一噎,下意识转眼去看程怀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