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要是这首诗的作者是他就好了。

他们越伯府这些年已经败落的有点不成样子,归根到底还是族里没有什么得力的人,从他祖父那辈就没了实职,这才在朝中也没有支撑。

可有些千年世家,即使族中子弟不入仕,依旧名声显赫,受世人敬仰。归根到底,除了这些世家底蕴丰厚外,也是因为族中有不少人在士林中颇有才名。他们中有的还会收一些弟子传道授业解惑。

如果这首诗的作者是他的话,他的才名必定会传播开来,他们越伯府也会让人高看一眼不是吗。

象好些清流人家,不过是定了个什么“四十无子方可纳妾”,“三十无子方可纳妾”的家规,有些有女儿的权贵之家就恨不得趋之若鹜,争相把女儿嫁过去。他都保证了终生不纳妾了,可恨景安侯府还是拒绝了亲事,其实周家二姑娘不过是个庶女罢了,象景安侯府的大姑娘,也不过就是嫁了个伯府的庶子,他好歹还是伯府未来的继承人呢。

说白了,还不是嫌弃他们越伯府败落了吗?

他虽然在白云书院学习,夫子们也会用心教,但毕竟没有正经的师徒关系瓷实。要是他有了才名呢?也许会有当世大儒收为弟子也说不定,到时候他还能添一个稳妥的新的靠山。

至于倒底是谁写的,这重要吗?就是谎话,说的多了,也和真的没差。再说,这些年来,还真没听说过哪里有什么姓魏的才子。人嘛,难保什么时候灵光一闪,能写出一首好诗,不过大抵也就是悬花一现,史书上好多名诗的作者,最后传世的不也就那首名诗嘛。

还有,题诗的墙壁离他休息的地方最近,从情理上来说,应该是他的可能性更大吧。至于为什么署名只一个姓,魏扬猜测着,估计那人内急,实在是憋不住了。

内急的好,内急的妙啊。可不就是想成全他么。

等他用这首诗站稳脚跟,就算真作者找上门来,他也没有证据证明诗是他写的,相反,他还可以利用手中的资源把对方打成碰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