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话这种东西,有时候可遇不可求。

哪知道,自家孙女有运道,就撞上了呢。

王仲元也是翰林院出来的,以他老人家的眼光看,在他们大辰朝,能出这首诗其右的,恐怕并不多。还有句话就是“武无第二,文无第一”。有两首诗确实也不错,但是和这首比,也难说谁高谁下。

说实话,最近孙 女婚事不顺,他心里也是有些郁气的。

如今,这首诗打底,佳话一出来,孙女婚事行情肯定看涨,就是到一些世家大族做宗妇,也是拿的出手的。

还有就是,梅花是岁寒三友之一,向来形容人的高洁,孙女得此赞誉,他这个当祖父的也是与有荣蔫。回头一定要写在族谱里,这也是他们王氏一族的佳话啊。

“‘得此诗,足慰平生!”王仲元不禁哈哈大笑。

王大人也很关心这首诗的作者,要是个年轻未婚的公子就更好了。至于家世,王大人已经不在意了,诗就在这摆着,本人才情如何还用说吗?进士可期啊。等入了官场,有他这个当岳祖父做靠山,前程总不会差的。

他王仲元当年也是孤身进京,现在怎么样?照样去东官给太子讲课。

想到这里,王仲元当下也派人去了福林寺,交待手下务必找到这首诗的作者。

手下回来报告,种种证据表明,诗的作者是越伯府的大少爷魏扬。

魏扬年纪轻轻,尚未定亲,又是越伯的嫡长子,也是一个不错的女婿人选 。至于越伯府败落的事,有此才华,就不叫事儿啊。最起码有个爵位传子孙呢,比寒门强多了。何况,孙女毕竟婚事上也有些坎坷。

王仲元当下决定,找媒人去越伯府提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