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战已经差不多停战了,吃油的各种军舰、车辆、直升机、战斗机出勤率降低,原油需求当然跟着减少。
而每天进口的3百万桶原油,不仅吃掉了米国油企空出来的市场。
极力维持每桶3美金以下的原油价格,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其他商品的通胀率。
这是关系到整个米国经济的决策,不管石油企业如何想赚钱,在这事上都得靠边站。
而且,为了赚更多的钱,相比自己开采,米国油企也更愿意进口因为成本低,而价格比自己采油更低的外国原油。
像莎特的自喷油井,开采成本就比米国的低至少一倍。
让李长亨来选择,也进口原油,利用提炼技术上的优势,赚更多的钱。
甚至一个可笑的事实就是,米国国内的成品油价格,比欧洲还便宜4层。
米国2大油企在沙漠地区的炼油厂,提炼出来的成品油,7成以上全卖给欧洲。
所以米国430万桶的日产量,价值才1290万美金。
10亿、20亿的买,就算米国全部油田,全力运转,也得2、3个月才能交付。
要是再算上米国本来的原油消耗,限定只买米国产的3个月交割的原油期货,根本不可能建立10亿的合约,更别说20亿了。
而要是没法按期交割,那干脆把油田赔给李长亨算了。
所以第一笔的一千万美金的合约,金额其实已经不小了,而且他的目的无非就是告诉外界,他亨利-李看好原油价格。
然后,过了今天,他一毛钱的原油期货都不会买。
免得真因为自己的出现,而改变了本应该发生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