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页

严彩霞一路目不暇接的看着窗外,卫孟喜就留心听司机说的那几个文具厂,分别分布在羊城东南西北几个片区,她干脆指了个最远的,“先去南明文具厂吧师傅。”

司机很开心,去得远,他赚得就多啊,于是更加卖力,说这个厂是老字号,已经有上百年历史了,以前是个宣纸厂,专门从安徽运材料来的,后来专做各种笔记本牛皮纸文件袋什么的,生意很好。

卫孟喜也没进去,就在门口远远的看了一会儿,又去找门卫聊了会儿天,她只要想找谁聊天,是能聊起来的。

严彩霞则被她派到大门口对面的小卖部里买冰棍儿,顺便聊天。

十二月下旬的羊城,吃冰棍儿其实也是冷的。

但彩霞屁颠屁颠就去了,因为她从不质疑卫阿姨的任何决定,指哪儿打哪儿。

她面庞稚嫩,看着淳朴,很容易就能跟人拉近距离。

聊了一会儿,她们又继续打车,去剩下的几个大文具厂,都是一样的兵分两路,一个去小卖部,一个给门卫大爷发两根烟,或者直接送上一包,然后就能聊一两个小时不停歇。

虽然有些本地人讲的话她们不大听得懂,但能在厂门口当门卫的大爷,都是能讲点普通话的。

而严彩霞去“买冰棍儿”也有别的收获——她居然在那些小店里发现各种各样的文具,都是从对面厂里拿出来的,她想起老板说的,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聊天套话是一方面,还得拿钱买点实物。

这几天跟着老板跑,练出一点感觉,她隐约觉得买点文具会“有用”。

从早上九点多出发,回到招待所已经是晚上八点多,卫孟喜拿出笔记本,把俩人了解到的内容做一个归纳总结,横纵对比。

一直写到夜里一点多,卫孟喜对羊城这几个大型的文具厂才有了基本的了解。而在彩霞买的一堆文具里,她还发现了自己店里的七八款热销产品,这些产品都是文具厂的职工福利,很多工人用不完,又没时间去各大市场蹲点兜售的话,就会便宜处理给门口的小卖部。

“这几只笔,你确定是从东阳文具厂门口买的吗?”

“确定。”彩霞想了想,又说,“当时我就觉着跟咱们店里的像,卖价也比咱们的便宜多了。”

这是处理的嘛,那当然。

至此,卫孟喜可以肯定,张兆明的文具就是东阳文具厂的货,就是不知道他是直接从厂里拿货,还是通过中间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