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鸡蛋不如人,得服输。

秦丈母娘越看小哥俩越喜欢,忍不住对福爷爷道:“这位老哥,你家小孙子真招人稀罕,这要是大了还不定多有本事呢。”

福爷爷和小河一样骄傲自豪,半点不谦虚,“那是的,我俩孙子以后靠自己本事也能进城的。”

聊了一会儿,秦丈母娘就知道他们是什么大队的,她也自报了家门,然后约好下一个集再给送至少五十个鸡蛋来。

她儿媳妇管着公社革委会的食堂,她负责采买,有这个权力。

看小海来卖一次鸡蛋就把长久的生意给谈好了,旁边老婆子羡慕得眼泪都出来了。她几乎每个集都来卖鸡蛋,过年能卖三四十个,差时候一个都卖不掉,从来没人说要长期买她的啊。

秦丈母娘自然不会说之前吃过小海家的鸡蛋,也听从小海的建议,从老婆子那里买了三十个。

再有想买鸡蛋的人看干部老太买小海的,他们也跟风买,不多久小哥俩的鸡蛋就卖光了。

卖完以后,他们就坐在那里吃干粮,一边吃就和旁边的小贩攀谈。

小河想买两只小兔子,还想买几只小鸡小鸭,反正看见小动物就想买。

福爷爷告诉他小鸭可以买,但是小鸡最好别买,因为很容易死。

通过攀谈他们知道,陈福基是附近陈家大队的社员。孵小鸡、小鸭是他们大队的副业,每年收村里的配种蛋,集中孵化,这个季节就让几个话头好的出来卖小鸡。

他们分好几组,有专门去其他大队跑的,他负责赶集。

福爷爷说的对,他们一次就孵化几百只,结果总要死一些,养大一点这会儿毛茸茸嫩黄嫩黄的带出来卖,叽叽喳喳的很招妇女孩子们稀罕。

不过买回去二十多只,最后剩下十只是常事,甚至运气不好就剩下三四只乃至全军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