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要丢人了

在历史之中,骂战胜利者很多,最有名的或许是诸葛亮骂死王朗。

可那毕竟是东汉末年三国初的旧事了,对大宋人来说,比较遥远。在本朝,也有一位高能,善于骂战。

没错。

就是苏轼。

苏轼从小就顽皮,打小就有点激灵过头的样子,大人经常恼羞成怒的指着苏轼训斥:“我要不是看你聪明,非打死你不可!”

“我要不是看你长的好看,非打死你不可!”

这些记忆并没有给苏轼带来太多的警醒,反而长大后变本加厉起来。骂皇帝,骂宰相,骂大臣,反正他似乎总有看不惯的人在他眼前碍眼,让他忍不住说上两句。而他骂人的文章也好,诗词也罢,都非常有深度。

据说,当年御史台为了收罗他的罪名,专门补了不少功课。

“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骂盐政。

“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骂青苗法。

……

有些还是千古名句,都是苏轼用来嘲讽人的游戏之作。

而且,他还经常让皇帝的日子过不舒坦,大宋最重要的节日,不外乎两个,一个是中秋,另外一个是上元。有老话说得好,‘云掩中秋月,雨打上元灯’,这大概是一年中最煞风景的事了。可是苏轼却会在这么重要的节日里,给皇帝上眼药,熙宁四年苏轼就干了其他朝臣都不敢干的事,给皇帝上眼药,时间定格在上月灯会筹备之前。

《谏买浙灯状》让神宗皇帝气地眼冒金星,不得不衰减灯会预算,苏轼顿时大喜过望,以至感泣。心中老大的安慰,皇帝也是可以被教育的想法,自从在他心里冒出后,一发不可收拾。

于是在上元灯会之后,他又写了一封奏折,《上神宗皇帝万言书》。还是怼了皇帝一通,大宋的皇帝涵养都不错,神宗皇帝也是如此,可是他完全受不了,明明自己已经虚心接受了,为什么这个苏轼还不依不饶?

原本想要调他入京的打算,顿时凉了。

有这么一尊大神坐镇,李逵要是连一个乡下的士子都怼不过,这叫什么——有辱师门。

骂战的最高境界的就是,骂了对方,对方一脸懵逼,但是已经发现不是好话,然后假惺惺的告诉对方,那本书上有记载,这本书你要多看,对你受益良多。

按照读书人的礼貌,必然要感谢一番。

可惜,谭敏并没有表现出感激涕零的样子,让李逵颇觉扫兴。

经义考完之后,就是等待一天之后的放榜。

要是成绩过了,就可以开始接下来的考试。可以说,经义不过是朝廷对读书人的最低要求,是学识的底线。要是连这一道坎都没过去,在读书人之中,也会被鄙夷。

李逵交卷之后,李云也跟着跑了出来。一边跑,一边嚷嚷:“二哥,我们对一对题。有几道题我有些担心。”

李逵最反感考试之后对答案。这很影响考试之后到发榜之前这段时间的心情。但只是一天的话,他也不在乎,对题之前还忍不住嘲讽了李云一把:“有疑惑,多半是做错了。你小子的县试悬了。”

这话真不假,经义题目在科考大县,要是做错了一道题,成绩必然不高。要是错两题,多半要回家继续发奋苦读三年了。李云闻听,顿时如丧考妣,他担忧的看看左右,好在李清不在附近,要不然,他可就惨了。

“二哥,你都做对了?”

李云一直以来都知道自己读书不如李逵,反正一直都差,被李逵比下去,也没有什么丢人的地方。

要是以前,李逵肯定挺着胸告诉李云,这都不是事,小菜一碟。可问题是,李逵有一道题心中不笃定,正准备回去找书看看。

“二哥!”

“嗯……失败了,也不要紧,关键是积累科举的经验。”李逵一反常态的宽慰让李云非常不适应,他饱受李逵的打击,什么时候李逵这厮会好心到宽解自己的过错?

突然,李云似乎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对李逵嚷道:“二哥,你也有做不出来的吗?我就说,这题目太难,我都错了好几道题。”

看到李云这么雀跃,李逵心头就别扭,一言不合就对不远处的李清喊道:“清叔,我们在这儿呢?”

李清问讯疾步跑来,还没有站定,就对李云急切道:“我儿考的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