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的奏报,是苏辙亲自写,吕惠卿认同签字,通过正儿八经的八百里快马送来的京城。奏报里只是谈到了李逵作为监军的作用,还有发明新武器的功劳。其他一概不说,就会让人不免猜测,会不会是苏辙故意让李逵藏拙?
万一,韩德勤说的兴起,把里里外外的情况都宣扬了出去。岂不是不明智?
拆穿一个副相的想法,后果将非常严重。
真要是惹怒了苏辙,在朝堂上苏辙是对变法派无计可施,主要是人单势孤,可是他要是看不顺眼自己,欺负他还是很容易的事。武将从来在朝堂上都斗不过文官,韩德勤虽然不怕自己被苏辙撸掉。苏辙还没有这等权威。但是韩家可不是他一个人,一大帮子在军中做官呢?
苏辙的门生子弟,都是进士文官,搞一个都要费老劲了。但是苏辙要对他韩家的小辈,随便一句话的事,就能让韩家的子弟在外处处碰壁。
韩德勤谨慎斟酌了思路,开口道:“老前辈,不是说人杰没有立功,而是人杰是文官,他去和武将争夺战功非常不明智,万一有心者故意夸大他的功劳,然后将他从文官中剔除去了武将之中……岂不是因小失大?这科举肯定是白考了,所以在奏报和捷报中,并没有赘述人杰的功绩。但是我以为,会有密报将人杰的功绩彻底告知陛下。有道是简在帝心,日后自然有犒赏落他头上,不能急于一时。”
这话说的在理,就连赵煦都是认同的点头不已:“是啊,老前辈。人杰要是武将,他升迁还是事吗?当然,人杰也不是什么功劳都没有,他是军中监军,又发明了新武器,对大败西夏军也有不小的功劳。”
“这个……”三叔公心里犹豫起来,他也无法判断,到底是武将加官进爵好呢?
还是继续做个文官按部就班的好?
但眼下的局面对他很不利,要是三叔公没有获得诰命官,而李利德却因为李云获得了诰命官,这对于三叔公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
他要是这档口回老家,召开族会的时候,很可能那帮不开眼的家伙会支持李利德多些,甚至让他的族长大位都岌岌可危。
想到这里,三叔公不得不另辟蹊径,琢磨个两全的办法:“那么你们觉得有什么办法不给李云封赏?”
“这恐怕不成吧!朝廷都有规矩,苛刻有功之臣,会让朝臣们寒心的啊!”韩德勤没来由的脸色紧张起来,他不得不再次正面审视三叔公的存在。
太狠了,连自己人都坑。
赵煦在旁暗暗窃喜,三叔公这样的人在京城住不惯。他对于繁华毫无追求,京城的教坊,勾栏确实奢华曼妙,但他已经是个没有多少想法的老头子了。这种年轻人喜欢去的地方,反而对他来说,凶险万分。
至于说美食酒楼,吃穿用度,这些都不符合老年人的喜好。
三叔公如今最大的乐趣就是沂州李氏族人的族长,在京城得个诰命官身,然后回老家耀武扬威风光几年。要是族长之位不保,他老人家宁愿四海为家,也不会回去。
可要是李利德获得诰命官的身份,极大概率会挑战他的族长宝座。这些年,李利德在李利广面前,可经常都是灰头土脸的倒霉相。别人不知道,三叔公还不清楚吗?李利德也不是什么心胸开阔的人,心眼也不大,要是‘报仇’无望,他会选择认怂?
一旦让李利德这老家伙勾起了报仇的心思,三叔公觉得即便在老家的族长之位还在他手中,也索然无味。因为那时候,他就要时不时的经受住李利德的挑衅。万一,让李利德得逞了,他甚至还会很丢脸的失去族长之位。倒不如在京城凑合着住些日子,至少,没有族长到场,换族长李利德也做不成。
赵煦并不希望三叔公回去,他跟着三叔公学了不少损招,对付李清臣、章惇这些文臣,游刃有余。这样一个宝藏老头,他怎么可能舍得放走?再说了,赵煦从小就没有了父亲,和母亲因为嗣皇子的关系,也不得不刻意疏远。
跟向太后根本就不亲。
即便是亲皇祖奶,对他管教太严,也让他不怎么喜欢。
三叔公的出现,让他有了对长辈所有的寄托。当然,三叔也是有本事的人,至少从他的出身,能够做到如今的地步,已经不是才智过人能够解释的了。赵煦不希望三叔公离京,他甚至想要将三叔公留在京城。
但是他怕自己暴露了身份之后,俩人的关系再也回不到之前的样子,一直对老头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