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长宁以一种平静的语气将前因后果和盘托出。
在柳州这场大灾之中,不仅是沈家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谢长宁同样也是获益者。整个柳州都被灾祸波及,他治下的全州虽然也受了影响,但相对别的州府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并非上天眷顾,而是因为他顶着巨大的压力事先做了预防工作,沈家在紧急关头愿意站出来,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是他的手笔,可以说柳州的灾情能够迅速稳定,最大程度上减少人力物力的损失,功劳大部分要落在谢长宁身上。
乱世出英雄,而想在太平盛世里立下这样的功劳,可谓是难于上青天。可以预见的是,即便从此以后谢长宁再没什么作为,等三年任期满了,吏部的考核成绩也必然是顶好的,等他回到建安,入阁拜相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区别只是时间早晚。
在这样的前提下,受过他恩惠的人自然盼他好,可是朝堂与世家之间的争夺却不管这些,权利与地位总共就那么多,有人上去了就必然有人会下来,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必然就有人不想让他好。
于是便有有心人拿了柳州水患一事做文章,收集了谢长宁之前写给其余州府县官的书信,一封奏折送到了圣上面前,状告谢长宁居心不良,明知事有异常,却不上报朝廷,因一己之私连累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其心可诛。
同一件事,落在不同的人眼里,看到的因果也不尽相同。
谢长宁并非没有远见的人,如今的情形在送出那些信的时候他就预见到了。他清楚的知道如果一开始他什么都不做,事情就不会到这一步,可是他做不到。沈姝一介妇人都愿意冒着巨大的风险将此事告知于他,并且竭尽全力的寻找证据让他相信让他重视,她都能做到这一步,他身为男子却想着独善其身,简直侮辱了这些年所读的圣贤书。
从灾祸发生的那一天开始,谢长宁就在等着,等着这件事发。他虽然为此做了很多准备,但始终没有绝对的把握,因为这件事最终结果如何,还是要由坐在龙椅上的人来决定。
此去建安,不知道要耗费多久的时间,他不在的日子里,总得有人看顾这个家。虽说不一定会发生什么事,但凡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周姨娘虽然掌管着府上一应事务,但是谢长宁很清楚她的能耐如何,如若发生什么大事,她根本处理不好。几个孩子又太小了,最大的蕙姐儿也才八岁,远远不到懂事的年纪。
所以这个人选就只能是沈姝了。虽然相处的时日不多,通过一些事谢长宁却将她的性子摸清了几分,平日里看着什么事都不放在心上,可若是答应了什么,她就必然会做到。
沈姝听完谢长宁的话,面无表情的看着他,“你未免想太多了,只要你还好好的,这府上的人就不会有什么事,若是你运气不好,覆巢之下无完卵,我也做得了什么呢?特意交付与我,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不是吗?”
谢长宁深深看她一眼,“沈姝,我可以答应你一个条件,只要合乎情理礼法。”
动之以情行不通,就只能诱晓之以利。
沈姝闻言一愣,犹豫片刻后点头答应了。
有些事还是早做打算的好,虽然不知道最后能不能成,但是有机会的时候,总是要试一试,试了不一定能成功,但是不试就必然会失败。
得到答复后谢长宁便离开了东院。三天后启程前往建安,只让沈姝一个人送他出了县城,一路无话,临别时才嘱咐她一句照顾好家里,而后便乘车扬长而去。
第030章
虽然答应了谢长宁在他离开的这段时间照看家里,但是沈姝一点不觉得真会发生什么。在封建社会里,阶级如此的分明,如今正值太平盛世,谢长宁又是全州的父母官,哪里会有不长眼的人敢来闹事。而除开外来因素,就只剩下内部因素,周姨娘是有些野心,但是就目前来说该有的分寸还是有的,短时间内也不会起什么幺蛾子。
横看竖看怎么看,都是一派风平浪静的样子。沈姝觉得,这次谢长宁许下的条件算是她白赚了。
然而事实证明她太甜了,谢长宁才走了两天,这院子里就出事了。
当时是午后,她正躺在院子里树下的那棵树午下的摇椅上午睡,才睡下没多久就被琥珀叫醒了,一问才知道是祯哥儿跟屹哥儿打架了。
沈姝当时愣了愣,“怎么就打架了?”这不科学啊,两个孩子住的院子隔得挺远的,祯哥儿单独住了一个院子,靠近东院这边,屹哥儿跟着周姨娘住西院,中间还隔了一个小花园。
自从沈姝免了周姨娘每日请安后,那边母子三人就待在自己的院子里,偶尔外出,几乎不曾踏足东院的范围内。而祯哥儿由蕙姐儿带着,几乎每日都会过来东院陪沈姝,完了之后就回自己的院子里休息了。按理说,这两个孩子几乎就没什么交集啊,这架是怎么打上的?隔空对战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