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页

蒋经国传 江南 829 字 2022-11-21

[22]歌词就是三十年代名作家孙陵先生所撰写的。

[23]《国军撤出海南岛》,《中央日报》,一九五0年五月三日。

[24]蒋经国著《台湾第一,绝对正确》《中央日报》一九五0年五月十九日。

[25]同 [24]。

[26]同[1],第562页。

----

16蒋主任

海南、舟山撤守,台湾进入战时状态。五月二十七日的《中央日报》社论指出:“在这东南亚大战烽火一天天逼近的今日,我们要加倍警觉共匪声西击东的策略。它一面装腔作势,压迫着越南,而一方面向台湾进行军事冒险,因此我们大声疾呼,台湾是进入战时了。”

一般估计,台湾有三个月的危险期。九月开始,进入台风季,不利征战,海峡将因而暂时息兵。“煎熬中的台湾”,[1]处处充满悲壮的气氛,由经国主持的政治部发动,各部队“纷纷歃血连盟,誓死效忠领袖”,甚至效法二次大战末期日本的“神风队”故技,发动“反共敢死队”。把“成功成仁誓为国死”的情绪,导引至空前的高峰。

党报以《发扬“同舟共济”的真精神》为题,重申“我们国家实在已到空前未有的危险时期,每个处在这个孤岛上的人也已没有什么可以撤退和逃避的地方。

每个人私的利益和整个国家的利益,再也没有一个时候能比现在更加一致。今日国家所追求的目标,就是每个人所追求的目标。”因此,大声呼吁,“在这个目标下,我们首先要求每人把所有的私的利益完全克服下去。”[2]

舆论带头,提倡战时生活。六月初,“战时生活运动促进会”成立,订定实践纲要,宣称“向奢侈者挑战,向腐化者开刀”,要求“人人生产,戒除浪费,个个动员,参加战斗。”[3]

先后处决吴石、陈仪,接着公布检肃匪谍条例,强制规定,各机关部队学校人员必须连保,发现可疑人物要告密检举。经国强调为“无形的战斗”,其实,也就是中国古代“保甲连坐”的现代版。

官方努力的次目标,是正面侧面地,灌输台湾必胜的信念。那篇《论海岛攻防战》的专论,[4]历举克里特岛、西西里岛和诺曼第岛登陆的例子,引经据典,史实奏证,至少具相当程度的说服力。有位军事权威家《台湾守得住吗?》的论文,那就荒谬的可以。他说;

“只要台湾的七百五十万人对战争有共同的认识,共同的觉悟,一致参加战争,支持战事,台湾一定守得住的。战斗力好象一条铁链子,它的大小,由最弱的一环决定的。战略上打胜仗的秘诀,就是利用我们最强的一环打击敌人最弱的一环。”[5]

最后的结论,自然是条光明的尾巴:“台湾一定会守得住的,只要大家认清自己的责任,拿出决心和勇气。”

上海失陷前夕,谷正纲尚力竭声嘶地保证“共匪无法成功”,其理由是“我们有世界上最好的主义——三民主义和最伟大的领袖—蒋总裁”,这种教条口号式的说词,原十分可笑。是围着“主义、领袖中心论”的陈年老套,了无新意。不幸,台湾的“匪党理论家”、“三民主义理论家’”如任卓宣(叶青)之流,一味抱残守缺,照本宣科,并拿不出货真价实,掷地有声的说理文章来。

其实负责宣传的机构,在党有中宣部,在军有政治部,后者由经国总其成,以压倒优势,全面控制新闻舆论的走向。本来,他躲在幕后,指挥为数五万以上的特工,从事侦查逮捕可疑的子,破例披挂上阵,走到前台,会见记者,发表谈话,宣布案情(“匪谍”)侦破始末。在国民党的权力结构中,除了行政院长陈诚,就数他最权高势大。

用“山雨欲来风满楼”来形容一九五o年台湾的六月,其真实性无可非议。很多过来人,甚至三十年后,回首前尘,生不寒而栗的感觉。台湾前途,一片漆黑,除了向神祈祷,或许会出现扭转命运的奇迹。被称为“民族救星”的蒋先生,无非绕着空洞的“成仁”哲学,大做文章。

“战争的台风”没有如蒋经国的预期,光临危殆中的台湾。六月二十五日拂晓,却在朝鲜半岛登陆。

那是个星期天,部队休假,机关停摆,金日成借用日本人的惯技,乘南朝鲜不备,跨过三十八度线,发动全线总攻击。李承晚的守军,仅有八个师的番号,约九万人,空军只有训练侦察机十余架,既无战车,又无战车防御炮。[6]强敌当前,摧枯拉朽。北军迅速占领开城、春川等要地,直到距离汉城仅二十五英里的议政府这一线,方遭南军第二、七两个师的有组织的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