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昆提良一生中最漫长的一次思考,他想了整整一夜——这对阿方索来说倒是不算什么,阿方索经常能面对一个小零件思考一个星期,但对昆提良这种神经粗大的家伙来说,思考一夜简直像是思考一生那么漫长——天明的时候他对父亲重复了那句话,他说爸爸,我知道当骑士可能会死,但不当骑士,我不知道自己曾经活过。
父亲点了点头,说我知道我无法阻止你,我只希望在我老死前你能光荣地回来。
他写了一封信,让昆提良带给军部的一位中校,那位中校是他在炽天骑士团的战友,也是他在翡冷翠最过硬的关系。在信里父亲恳求中校为他的儿子安排一个机会,让他参加见习骑士的考核。
那是封措辞非常卑微的信,因为父亲和那位中校的关系也并不很亲密。昆提良看父亲写信的时候字斟句酌,就知道那是父亲能给他的最大帮助了。
昆提良坐着渔船离开了那座岛,渔船离港的时候父亲并没有来送他,直到航行得很远了,后面忽然传来了钟声。昆提良回头看去,那座高高的钟楼上,他曾屡次躲避父亲追打的地方,白发苍苍的中年人撞着青铜大钟,眺望着渔船的帆影。
不知道他是怎么爬上去的。
那一刻从来不流泪的昆提良忽然嚎啕大哭起来,他抱着桅杆,像猴子那样爬到最高处,向着故乡和父亲挥舞他的白色领巾。
那一刻他发誓要成为骑士王!还要在父亲真正老去之前,穿着将军的制服回来见他!
第六十二节 致命的数学家
阿方索倒不是外省人,他从小在翡冷翠的一所教堂里长大。
他是个弃婴,被丢在教堂门口。父母是谁已经无法查证了,但他应该是东西方的混血儿,既有西方人的挺直鼻梁和白发头发,也有东方人的细长眉眼和柔和脸庞。
管理那间教堂的老神父很是慈爱,而且也很寂寞,便收养了阿方索,所以阿方索的童年倒并不那么孤苦。
老神父还是位数学家,阿方索送四岁开始就跟随老神父研究数学,十二岁的时候他的数学水准已经达到大学水准了。按照他原本的生轨迹,本该成为一位数学家。
但这一年发生了一件意外,某位年轻神父宣称老神父管理的那间教堂已经年久失修,理应拆除。当然这不会影响到信徒们的祷告,他们只要多走几步路去他的教堂祷告就好了。
这其实是教区之间争夺信徒的一种手段,教堂的钱是信徒们捐赠的,信徒越多,教堂越富。那位神父深得主教大人的宠爱,想借助主教的支持吞并老神父的教堂。
老神父反复写信给主教大人,哀求他改变这个决定,那间教堂既是阿方索长大的地方,也是老神父自己长大的地方,它确实有些破旧,但绝对不到必须拆除的地步,几十年来每个周末老神父都跟附近的居民在教堂中聚会,像一家人。那座教堂一旦拆除,那个维系了几十年的家也就不在了。
但主教大人迟迟不回信,而那位得势的神父已经等不下去了,派人把圣像从老教堂里搬了出来,然后浇上煤油焚烧。
他倒是没有要把老神父烧死在里面的意思,只是想把他赶出来,但老神父想要把他的数学研究资料搬出来,连续进出火场几次后,他被浓烟熏倒了。阿方索赶回来的时候,养育他的小教堂和老神父已经化作了冲天的火炬。
教廷高层默默地压下了这件事,这足以证明那位年轻神父确实在主教那里很得宠。漫长的秋天过去了,附近的信徒从开始为老神父鸣不平到沉默,然后渐渐地转去了年轻神父的教堂做祷告,只剩那座漆黑的废墟矗立在初雪里。
初雪落下的那天,人们看见老神父养大的那个混血男孩提着一个沉重的黑箱子,在废墟上放下了一束白花。当天晚上,阿方索提着那个黑箱子走进了年轻神父的教堂。
第二天早晨他才出来,出来的时候他苍白得像个纸人,走了几步就倒在雪地里。他就躺在雪里,默默地看着飘雪的天空,无声地大笑。
第三天早晨,人们发现年轻神父吊死在了他自己主持弥撒的祭坛上。
大家都知道是阿方索为老神父报了仇,可一个十三岁的男孩凭什么能向那位深得主教大人宠爱的神父发动报复呢?直到今天,对于那些看着阿方索长大的人来说,这也还是个谜。
唐璜是知道的,在某个寂静的雨夜,喝了点酒之后,阿方索将当年的报复计划缓缓道出。
听他讲故事真是叫人不寒而栗,他的声音就像平日里那么平淡,好像说的是方程怎么配平、函数怎么解,可实际上他讲的是一个十三岁的男孩怎么一步步地了解他的仇人,锁定他的弱点,最后用合法的手段把仇人逼上绝路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