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了,他还是像刚才那样,用手指甲弹了一下子罐子,贴在耳畔,仔细的听着声音。
听完了,他就放下茶叶罐,却是皱着眉头,向着中年人微微摇头。
大厅里面除了汤皓和杨康注意到那个老人,别人也都不是傻子,一早就留意到那个老人了,如今见他摇头,顿时几个有兴趣的人,都再次坐了下来。
另外有几个人看了看,最后也都坐在了座位上。
汤皓站起来,招呼杨康道:“我们也去看看,如此完好精美的古瓷,可不多见。”
“好!”杨康对于那只茶叶罐也有兴趣,当即随着他一起走了上去。
汤皓只是象征性的看了看就放下了,杨康走了上去,顺手拿起那只瓷器,然后直接伸手摸向罐子底下——刚才汤皓看的时候,他就发现了,也难怪那个老者不看好,原来这个罐子底下的落款釉字竟然被人磨掉,而且还有明显的做旧痕迹。
杨康右手的拇指小心的抚摸着瓷罐底下的落款——乾隆二十八年。这个作伪的人手段相当高明,明明字迹已经磨去,肉眼完全看不出去,可他却留了一手,用手仔细抚摸,还是能够感觉到字迹的痕迹,还原出来。
而当他的手指触摸到瓷罐的时候,灵气浓郁,这玩意应该不是旧仿。
然后,杨康又小心的查看了茶叶罐子的盖头,确认盖子和瓷罐本身乃是同一件物件,不是后人配上去的,顿时放心不少。
在古玩一行,这样的手段层出不穷,别说是分散的两件物品,就算是同一件物品上,都有人采用移花接木的手段,做成一半真的,一半假的,稍有不慎,就会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