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愈就去请了周玉忠和周诚信等人改装耠子,提出要求,然后集思广益,让大家想办法各出奇招。
周玉忠和周明愈想法一样,弄一个像耧车那样的耠子,可以三个耠子头,木身,在已经整理好的田里一头驴或者两个人都拉得动。周诚信和周培基觉得还不如直接两到三张大镢绑在架子上,让牲口拉着,一个人站在上面,就可以直接犁出沟来。
经过实验发现还是周明愈的办法好,但是没有那么多合用的耠子头。
周明愈又赶紧跑一趟供销社,去挑几个合用的耠子头,因为没有现货,还得去供销社下面的铸铁社加急做几个新的出来。
有陈刚帮忙,铸铁社直接找出模具,用坩埚炉里的铁水现浇十二个耠子头给他。
一个生产队一次只能买三个,周明愈不得不打着张根发这个大队书记的旗号要求买四个生产队的。
按规定这样是不行的,可他现在是炼钢铁模范,且是最先进生产队的模范,还有陈刚帮忙说情,铸铁社一点都没有为难,反而非常配合。
很快,周明愈带着十二个耠子头回大队,让周玉忠和周诚信带人加紧改装耠子,改装以后的耠子就是几年后才出来的耘锄。
为了能够省时省力,一个耘锄上安装两个耠子头,如果不是棉花垄间距大,他都想多装几个。
他对周玉忠道:“叔,咱们把锄头片这里装成活动的,种完棉花就可以改装一下用来锄地。”
把三个锄头一前两后小间距放在一起,赶着牲口在垄间锄地比人用锄头省力快速有效。
大家都说这个改装的耠子好用,跟他们耘地的锄头一样好用。
人多力量大,改装完毕,第二天就全部换上新式农具,白天套上所有牲口犁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