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倭国的作死史

“三桂,欣儿,谢谢你们的关心,至少我今天能下床了。”

杨长白直接扶住了宋应星的手臂,感觉到这幅身体的虚弱很是担心。从金州到扶桑这一路算的上风平浪静,可宋应星依然晕船晕倒不能下床。

同船的海事局官员已经很委婉的向杨长白表示过了:后面的旅途,海况只会更复杂。

他们都开始担心宋应星坚持不过来,要是在海上出了什么岔子,这让他们如何是好呀。只能半路更改行程,本该停靠北扶桑的,选择了在扶桑四岛上最繁华的江户城停靠,让宋应星调理下身子。

宋应星不知道同船其他人的所思所想,他还在述说着江户城的历史:“这里本来是一个叫德川家康的倭人将军的私人领地。我们登陆后,他连抵抗都没抵抗就投降了。”

“当我们把倭人主力被封锁在高丽中部山区的事告诉他后,他吓的当场就恳求大明原谅,说愿意带我们去京都灭掉倭人的那个伪皇。”

说到这里,宋应星看向了扶着自己另一只手的年轻人,说道:“后面的事,欣儿你应该很清楚的。”

杨长白和三桂都看向了他们的同伴,那位名欣儿的年轻人全名叫孙欣,父亲是北庭都护府炽手可热的将军,正在猛攻西域夷播海的孙传庭。

而当年,跟着海军登陆日本的礼部官员是孙传庭的父亲孙远震。

倭国举全国之力入侵高丽时,大明已经准备和北方的鞑靼和瓦剌决一死战了。

出于多方考虑,内阁和朝廷都同意了陛下提出来了先北后南政策,对于倭国占领高丽一事只表态不出兵,也给朝鲜反抗势力无偿提供了大量资助,希望倭国能陷入高丽这片泥泞中不要骚扰东北。

谁曾想高丽这帮东夷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真的是活该被灭。

都灭国了,那些统治阶层居然对于大明的支援还层层剥削。最后落在了真正提着脑袋和倭人干架的底层士兵手中,居然是3个人才有一把兵器,20个人凑不齐一副完整的铠甲,小队长级别的人才能勉强吃饱饭。

不仅没能拖住倭人,反而激怒了倭人的伪皇,他丧心病狂的下令屠戮了被软禁在平壤皇宫中的李氏王室所有成员和李氏高丽的大半个统治阶层,然后把他们的尸体扔在皇宫中一把火烧成了灰。

真正意义上的把李氏高丽上层的骨灰都给扬了。

这样也就算了,为了北方的宿敌,大明忍了。没想到绥靖的副作用就是倭国的那个伪皇居然痴心妄想要直接海陆一起进攻顺天府。

据说那年的大朝会上,陛下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念诵那封伪皇亲笔写的劝降书,直接气笑了。

大明两百多年的历史上,内阁和朝廷从未这么团结过,不分派系不分文武彻底愤怒了,连发100多道命令。

北军直接南下经建州入高丽,西军的前身:宁夏镇和甘肃镇北上接任北军防线,各地军户开始动员,以防北方的鞑靼趁机南下。

南军兵分三路,上路以海军主力堵住了倭国海军,以一艘郑和级重伤为代价全歼倭国海军。中路登州府集结,直接登陆釜山,重走倭人入侵高丽的路线,把倭人朝北赶。下路从长江三角洲各处集结,直接登陆如今的南扶桑,一路秋风扫落叶占领南扶桑全境。

整个反击只持续了一个月,倭人海军全灭,高丽半岛上的20多万主力被南北夹击,包括他们那个伪皇在内都被压缩在了中部的金刚山山区中。

到这时候,胜负已定,大明反而不着急啃金刚山中的硬骨头了,包围他们就行了。贫瘠的金刚山根本养不活这20万人。

“不过当年陛下和内阁可能是因为情报有误,误认为江户城是倭国的京城,从江户登陆的,登陆后才知道京都才是扶桑的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