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页

米价波动幅度很大,是衡量百姓生活水平的一大标准。

大梁已经和平了那么多年,年月又好,经济发展一直很稳定。这里又是京城,米价还居高不下,就有点不大正常。

梁仲彦:“所以先生觉得?”

宋问煞有其事的点头道:“我怀疑有人在蓄意哄抬米价。这人一定是个知情人,做的如此不显山漏水,水平一定不简单。”

众生忽然低下头,憋笑。

宋问瞪眼。什么意思?

梁仲彦道:“先生多虑了吧?学生家境不算非常好,可这粮价,不觉得有多贵,还是负担的起的。”

“我说了,这跟贵不贵无关,看的是合理不合理!”宋问拍桌道,“它没有涨的理由,可它还是涨了,我钱塘都没有这样的事啊!”

林唯衍附议道:“我在外游历的时候,米价确实是年年愈低的。”

宋问拍手:“看!听!”

孟为指着道:“可是先生,京城不一样嘛。您凭这一幅什么也看不明白的画,就能推测出来了?”

赵恒:“先生,您开天眼了不成?”

梁仲彦:“不是学生不相信先生,只是……单看这几样数字,先生就觉得有人在哄抬米价,偏颇了些吧?”

冯文述道:“先生,您是不是近日压力有些大?”

“先生,哄抬粮价是重罪。谁敢在京城做这样的事情?”李洵道,“单凭这样一幅画,说服力不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