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昭点头:“是这样不错。”
宋问:“那就是了。总有人看不过眼的。”
英雄总是第一个揭竿而起的人。
李伯昭又问道:“他真能让长安米价降下来?”
宋问道:“如果他真想,未必不可以。那就要看他手中的筹码够不够多了。”
“能否阻止他?不管他是有心无心,好心还是歹心。这米价继续下去,忽涨忽落的,城中怕是要恐慌的呀!”李伯昭道,“而且他若不是先生说的那样,只想借此牟利,那该如何?”
宋问摩挲着茶杯,说道:“这就要看御史台与户部了呀。找到他,才能阻止他。否则,米在他那里,还能拦住他不卖吗?”
李伯昭闻言,摇摇头,苦笑道:“若是能找到他,还需如此烦恼?”
“御史台与户部也查不出来吗?”宋问道,“这人买的米,肯定不少。”
李伯昭道:“查不出啊。这长安那么多米铺,买米的人又零散,他们根本记不得。户部登记的不够缜密,根本无从找起。”
宋问点点头,道:“其实如果粮价真会跌,倒是一件好事,怕就怕,它跌的太多。”
恐慌性抛盘抛的多了,有崩盘的风险。尤其是这样信息流通缓慢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