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大爷:“就近几日不知怎么没有看见他了。”
“就是想来谢谢他的。”另一人道, “这次多亏了他, 他人也好!”
农户拍腿道:“就是,他称米可准了,也不多扣我们的。比米铺那些人还讲良心。”
“你们往后也见不到他了。”宋问微低着头, 惆怅道:“他现在在大理寺呢。”
众人俱是一愣,齐声问道:“为何?”
宋问叹道:“因为长安米价暴跌一事,他获得受罚,恐怕,出不来了。”
几人群情激奋道:
“这与王侍郎什么关系?”
“废话!人家是户部侍郎啊!”
“凭什么,这那么多官不抓为什么非要抓王侍郎!”
“那娃老实啊!一看就容易欺负啊!”
“王侍郎倒也不算是无辜。”宋问换了条腿,继续半蹲着道:“几位有所不知,这长安米价,就是王侍郎降下来的。他看不惯你们辛苦种田,却只能拿微薄收益。看不惯米铺高价卖米,长安百姓无从受惠。看不惯官员同流合污,朝廷无可奈何。他一气之下,就用办法,将长安米价砸了下来。”
几位农户瞠目结舌,这这那那的说不出话来。
宋问摇头道:“只是他失算了。他没想到长安的米价会降的那么快。他原本以为,米价稍稍降一点,朝廷开始彻查此事,就会明白你们的艰辛,然后减轻你们的税赋,严惩那些贪官恶商。谁知道,他们在长安囤了那么多米,”
“王侍郎早些时候还是有所准备,所以一看这米价不对,就向朝廷请求,九钱向你们收购稻米,以弥补你们的损失。同时,还向朝廷请求,减轻税赋,造福于民。”宋问摆手,唏嘘道:“只是,他还是不能原谅自己。他满心愧疚,认为对不起你们。所以,去大理寺投案自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