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军心

想要获得各地的支持,只有一路打服。

结果就是造成大量的流民。

那么自己消灭蛮族,原来是为了替代蛮族,做蛮族做的恶吗。

唐清安笑了笑。

听到将军的答复,谢友成虽然知道结果,却仍然对将军的高义感到钦佩。

历史上多少武夫,有了自己的军队,就忘乎所以,觉得自己能策马天下。

最终只能祸乱天下。

将军到底还是将军,没有因为自己的实力而利欲熏心。

唐清安把谢友成的神色看在眼里。

他面有喜色。

连谢友成都是如此,唐清安越发的坚定了心里的想法。

他目前最大的对手。

是打败心中滋生的野心。

做出最有利的选择,坚持原来的计划。

熬。

权利动人心。

让人急躁。

历史上多少人,就是因为忍耐不住,被权利蒙住了双眼,做出了昏招。

有时候。

熬一熬。

真的是上策。

可惜能选择熬的人并不多。

在军司的安排下。

军校生安置到了各处的军队。

有去年的教训和经验。

这批军校生很顺利的融入了军地,成为了伍长,什长,乃至队长。

也就是说。

目前的金江军,识字率远超大周,蛮族,朝鲜的军队。

有了知识就能有头脑。

军队前线能越发的活跃,更加的军令顺畅。

当这些军校生成熟起来后,金江镇前线的部队,实力又会提高。

可是同样。

那么对这些有知识,有头脑的军队,就不能按照以往那般粗俗,要开始讲道理。

军令仍然是第一要务。

可是他们会质疑。

有了知识就会质疑。

这就对统治者要求更高。至少民心,军心这些,不再是以往的手段就能应付得了。

唐清安有自己原来祖国的经验和眼光,他还真不畏惧这些。

反倒是越发的欢喜。

这才是他的强项。

而这个时代的人,局限于眼界,和他争夺这些不同以往的军心,民心之上,如何能是他的对手。

唐清安嘴角翘起。

谢友成不知道将军为什么发笑,只不过又看到了将军的迷之自信。

锦州。

潘毅也在笑。

昨日见了金江镇的军官,哪怕是那平辽侯的结拜义地,到底都是起于微末之人,见识浅手段少。

自己不过略施手段,就让那些顽固份子无法应对。

金江镇的武官没来之前。

锦州还有官员担忧。

潘毅却不同。

他之所以敢强硬的打压唐清安,是认真研究过此人,经过深思熟虑,而不是恼羞成怒。

要是连这点城府都没有,他也不会被朝廷所看重,从中脱颖而出。

唐清安六年前还是一名白丁,出生于商贾之家的伙计。

他虽然有些运道,在皇商之家接触的南北之事多,导致发现了蛮族的弱点,想到了以海治蛮的方法。

可真论起官场的手段,潘毅还真不把他看在眼里。

至于蛮族。

老奴都死了,还能成什么气候。

有锦州军,金江军在手。

自己又有国内的鼎力支援。

潘毅有时候都在感叹。

五年平辽被平辽侯喊出来了,不然他倒是要向朝廷喊一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