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对战争的记录,以战场上的具体事务为主,事无巨细的记载下来。
看完西方古代的史料,可以清晰的知道战争的形势,是如何展现出来的。
而东方的读书人,他们的笔下,战争让人看得云里雾里,只能通过自己的想象。
他们接触过东方的书籍,看不到关于战场上具体的记载,大致都是春秋笔法。
因此他们也只能想象。
往日傲慢的心理,他们则以新大陆的愚昧古国为借鉴,来论断东方古国的军队战斗力。
直到来到辽东,他们得到东方古国贵族的允许,亲自见到了东方古国的战争,才恍然大悟。
犹如接触到了新的知识,如痴如醉的学习和吸收。
他们的态度不知不觉的改变,而江恒听过他们的讲解,也是不停的成长。
而这个时候,刘承敏的亲卫来了。
找到江恒,告知他,总兵嫌弃这些洋和尚碍事,让江恒护送这些洋和尚离开前线。
这些红夷人,外貌太过惹眼,每到一处,都让士兵们纷纷走神,看向他们。
其他的将领,知道他们是将军的贵宾,因此哪怕心里嫌弃,嘴上却也不敢怠慢。
刘承敏可不惯他们,因为他们缠着士兵询问,惹了几处乱子,所以刘承敏下令,让他们离开。
江恒不敢怠慢,告知了这些传教士。
众人知道刘承敏的身份,不敢试探此人的底线,因此灰溜溜的离开了前线。
在江恒的带领下,他们寻到了军司的谢友成,请谢友成出面,准许他们重新返回前线,观察金江镇的军事。
谢友成不知道将军的态度,所以没有当场同意这些传教士的要求,而是先把他们安置下来。
一边推诿他们,一边寻到机会,才告知将军此事。
唐清安从谢友成口中,得知王丰肃等人,被二弟刘承敏给轰了回来,哑然失笑。
“他们现在沦落到了哪里?”
谢友成立刻回答了如何安置了他们。
现在没有时间,日后更没有时间,因此唐清安还是抽空,见了王丰肃。
王丰肃知道平辽侯不是一般的人。
每个国家的统治者,或者说贵族,心中其实非常的固执,不愿意接受新的变化。
唯独平辽侯不同。
他不怕变化,也喜欢接受新的事物,对于他们这些西方的传教士,虽然管控的严格,但是却不阻止他们。
从平辽侯身上,王丰肃感受到了一股强者的自信。
这股自信。
王丰肃只在大周部分真正具有学问的学者身上,才能感受得到。
多年前,因为夫人病重。
在王丰肃看来已经无法医治,至于最后的放血治疗,被将军否决了,而突然来了一名神医。
他的医术之高明,令人震撼。
王丰肃因此想要和其谈论此事,却连面都见不到。
而后来的林如海,他的学问同样高深,对于他们这些外国人,也乐于交流。
和顾应时不同,顾应时虽然也是愿意接触他们,但是顾应时的学问,并不能令王丰肃高看一眼。
林如海的言语之中,所蕴含的知识,令王丰肃从内心认可了对方,是东方古国的学者。
平辽侯的学问并不深,但是作为一名贵族,他的胸襟,则另王丰肃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