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晴雯的不舍

十万,二十万,甚至三十万。”

唐清安夸大其词的说道。

如果是普通的战争,他会夸大自身,蔑视敌人。

但是这场堂堂正正之战不同,金江军的军心也不同。

越是夸大敌人的实力,金江军的士兵们,心中会越发的坚定,越发的士气高昂。

金江军数次的脱变。

伤亡的士兵不少,各营都有了缺员。

军学堂的子弟们,毕业后从军,起点线越来越低,不在像以往一般,能轻易的获得队长,哨官的职位。

甚至连什长都不太容易,伍长才是常态,还有更多的人从士兵做起。

对于军学堂,金江镇从来没有强制规定必须入伍。

但是军学堂的子弟们,仍然坚定不移的从军。

金江镇没有让他们,忍受生命的威胁而无动于衷,田亩,地位等等,都超过了寻常人。

生命是唯一的。

金江镇的待遇,又有金江军的民生之利,如何比得上人命呢,而人人踊跃投军,这就是民心。

听到将军的话,因为刚才的呐喊,而面色红润的士兵们,脸色没有怯意。

随着渔政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

比起大周国内百姓多以素为食,金江军士兵们,身上的脂肪与肌肉的比例,更加符合人体的标准。

纯以素为食,长久下来,体虚力弱,干活只能透支身体,消耗肌肉,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从而导致疾病缠身,心肌薄弱,形体枯藁,寿命短缺。

看着面色红润的士兵们,唐清安心中升起自豪。

这是他一手创立的金江镇。

顺应民心,他并没有做出太多的事,不过调拨了一丝丝而已,而在民心的滋养下。

金江军成为天下雄军之一。

西方的职业雇佣兵,蛮族的巴牙喇,大周将领的家丁……

金江军不弱于人。

这就是他纵横天下,未来为民族开拓,敢以一地对抗日本一国,幕府直管的八万旗本的最大的底气。

至于蛮族。

唐清安扫视着军士们。

军士们的眼光中,只有坚定。

在点将台一侧。

官员们也来观礼。

贾鉴即将再一次出使草原部落,以免有些部落认不清形势,走上错误的道路。

看着眼前的军威,他的心中底气油然而生。

什么才能,什么手段,都不过是锦上添花,唯独如此强盛的军威,才是一切的根源。

自己不过是借助强军之势,前番才轻易说服众部落。

没有人敢无视此等强军。

哪怕是粆花。

心思太多的粆花,不信任金江镇的承诺,不相信金江镇会愿意和草原部落真正的结盟,融为一体。

他太有野心了。

想要联合蛮族对抗金江军。

这就是贾鉴此次出使的目的,他不能让此事发生,避免影响金江军的行动。

粘花虽然难以对付,但是贾鉴信心十足。

柳湘莲同样激动。

他很快就要返回朝鲜,接受日本使者的邀请,去日本一观,达成将军的吩咐。

如此的军威,他又如何能不新生勇气呢。

所有人。

努力做事,让金江镇强大,而金江镇的强大,又孕育出了声威震天的金江军。

再给了诸人更多的底气。

人心难测。

大周国内民乱渐平,很多人担忧。

毕竟大周辽阔,幅员万里,人口亿兆,只要民生兴盛,任何势力也无法威胁他。

当民生兴旺的大周,目光投向何方,何方就瑟瑟发抖。

金江镇的官员们,有所担忧是人之常情。

不论如何。

因金江镇的繁荣而强大的金江军,让人心稳定,不以外物侵扰而改变。

唐清安穿上朝廷赐予的金漆山文甲。

这副铠甲,从二十岁获得,到现在二十六岁,身体变得更加强壮,铠甲被撑得厚实,让人看上去越发的高大。

犹如一座坚固的大山。

红色的披风,使得唐清安威视雄壮,增添了一抹精神。

大周承袭大明。

金漆山文甲,由大明为恢复汉人地位,从奴隶到百姓,所采用的宋朝甲胃制成。

象征意义非凡。

同样。

这套金江镇独一套的铠甲,在金江镇中也是意义非凡。

当他的出现,就代表着金江军将要扫平敌人。

其实赵缑用也有一套。

朝廷故意赐予给他的,对他抱以厚望,但是赵缑用束之高阁,提都不提此事。

所以。

除了极少部分的人,金江镇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此事,只认定了这一套铠甲。

“但是。”

众多的心思闪过,停顿了片刻,整个天空下的寂静中,唐清安恢复了坚定。

“不论敌人多么的强大,金江军都将必胜!”

唐清安振臂高呼。

“必胜。”

“必胜。”

“必胜。”

……

回以唐清安的,是士兵们坚定的回复。

“战。”

“战。”

“战。”

军鼓一排排的响起。

各色旗帜摇动。

“杀。”

“杀。”

“杀。”

……

军声嘹亮,士气如虹,杀气震天,遇山开山!

驾梁马,探马,先锋部队云云,一一出营,为大军的行军保驾护航航。

金江镇的战斗机器开动后,所有事务都将为此服务。

一队队民夫,从各地的官仓,运送物资到海州,一队队民夫,为大军运送军器。

各渔场的咸鱼,风干鱼,各地的猪羊家禽,蚂蚁搬家一般,流入到前线中。

各营接到军司的军令,上面盖有将军的印章和亲笔签名,在各将的带领下,纷纷拔营出发。

辽阳城。

很快就成为了一个军城。

十万大军云集,更多的民夫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驮马骡驴,不可计数的大车。

让一个空城,立马就变成了一座人口密集之城。

战争的机器一开动,辽阳城就先受到了变化。

82中文网